是谁的伟大发明,让医生的耳朵从患者胸部移开的?
就医时,医者频繁使用听诊器进行体检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但在听诊器发明之前,他们又是如何进行听诊的呢?若要实施听诊,当时的医生们只得将耳朵直接贴近病患的胸膛。这样的情景,是否让人对往昔医者心生敬佩?
图源:微博截图
别笑,这条微博并非玩笑之谈。1816年,法国医生雷奈克(Rene Theophile Hyacinthe Laënnec)发明了听诊器的原始形态。在此之前,若要听诊,医生们只能将耳朵直接贴近患者的胸膛。
小贴士
必须明确指出,此处所说的“胸部”是指chest,而非breast,请大家不要过度联想涉及胸部的内容(尽管这种想法难以完全遏制)。
然而,“直到现在,医生们仍无法宽恕他”这显然只是一句玩笑。听诊器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医学领域的贡献却是极其重要,后来的医者和病患都应当对其心存感激。
听诊器的诞生
在1816年,当雷奈克医生年满35岁时,他接待了一位年轻的女病人,从她的症状来看,疑似患有心脏疾病,然而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当时的诊断结果尚不确切。19世纪初,医疗手段尚显不足,医生们除了将耳朵贴近患者身体直接听诊外,可供选择的胸腔检查手段仅限于触摸和敲击身体以听辨声音(注:敲击身体听声音是体格检查的一种方法,不同组织结构的身体在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各有不同,这就像挑选西瓜时的手法……)。经过触诊与叩诊,雷奈克并未获得太多诊断信息。此时,听诊本应是下一步,然而,这位医生却显得有些“不乐意”,对于在年轻女性患者身上进行直接听诊显得犹豫不决。
哎,你竟然表示怀疑?诚然,有些内容听起来似乎不太寻常,但根据资料记载,情况确实如此......
“断了所有医生艳福”的雷奈克医生
面对这种情况,雷奈克医生正感到十分尴尬,突然他回想起曾见过的孩子们玩的一种“传声筒”游戏。在这游戏中,两个小孩分别站在一根木棒的两侧,一个在一边敲打木棒,另一个则在另一端聆听传来的“声音”。雷奈克医生灵机一动,心想这种原理用在听诊上或许同样适用。于是,他卷起一张纸筒,将其紧贴在患者的胸膛上,开始尝试进行“间接听诊”。事实表明,这一决策相当明智:他不仅成功捕捉到了患者心脏的搏动声,而且声音格外响亮,甚至超越了传统听诊的效果。雷奈克立刻领悟到,这很可能演变成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诊断手段。
在随后的数年里,雷奈克不断尝试以不同材质打造听诊器,同时借助这些工具倾听患者胸腔内产生的各种声响。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确定了第一代听诊器的标准版型:该听诊器为长约25厘米的木质空心管,直径约为3.5厘米。
最开始的听诊器就长这样
它解决的问题,可比“尴尬”大多了
有了这根管子,无论哪里都能轻松探查,听诊过程不再令人难堪。然而,听诊器解决的问题远不止于消除尴尬。它的问世显著增强了听诊的音质,让医生们得以捕捉到各种病症下身体声音的微妙差异,这正是它最为显著的贡献。即便那些对“直接听诊”毫无愧色的大夫,也绝不会轻易放弃使用听诊器,毕竟直接聆听往往不够清晰,一旦患者的体型稍有增胖,声音就更加难以捕捉了……
直接听诊VS间接听诊,这两幅画作中的主人公都是雷奈克
如同众多提升科研工具效能的科研人员一般,雷奈克同样成为了听诊领域的先驱,借助其独创的仪器开展了一系列的观测与探究。他通过对患者心肺听诊结果的深入分析,提炼出诸多对诊断大有裨益的法则,而这些法则在尸体解剖的发现中也得到了证实。到了1819年,雷奈克已将其关于心肺听诊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书并予以出版。自那时起,听诊器历经了多轮技术升级,其前端覆盖了富有弹性的薄膜,听诊部分转变为双耳设计,连接部分则改用了柔软的橡胶管,逐渐演变至今日我们所见的形态。
时至今日,听诊器仍旧是久负盛名的诊断设备,与白大褂一同构成了我们心中医生形象的重要象征。尽管如今有了众多先进的辅助检查手段,但在经验丰富的医生眼中,听诊器依旧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初步筛查工具。
google doodle也纪念过雷奈克哦
听诊器里能听到啥?
当医生将听诊器贴近你的胸前和背部时,他们究竟听到了什么?他们主要是在倾听肺部呼吸和心脏血液流动所产生的声响。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声音是规律有序的,但若听到不规律的心跳声或杂音,这往往预示着心脏可能存在某些问题。
使用听诊器来捕捉肺部呼吸的声响同样具备重要的诊断意义。相较于心跳,雷奈克医生更倾向于聆听患者肺部的声响。这种特别的关注并非无因,因为在那个时期,结核病的流行非常严重,雷奈克及其家人(包括他本人)都深受其害。一旦气管发生阻塞、狭窄开yun体育app官网网页登录入口,或者肺部出现炎症,气流在通过时产生的声响便会不同,这些差异便成为了辅助诊断的重要线索。
您还未能了解听诊器中具体能捕捉到何种声音吗?不妨点击这段音频试听一番,感受一下通过听诊器所能听到的健康人心跳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