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及其他原腔动物
实验5蛔虫及其他原腔动物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外观形态的细致观察和内部结构的深入剖析,我们得以了解原腔动物的基本构造及其显著特征。
2.认识人体常见的寄生线虫。
二、实验材料
1.猪蛔虫浸制标本及横切面装片。
2.人体常见寄生线虫浸制标本和虫卵装片。
3.其他原腔动物常见种类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显微镜、放大镜、蜡盘、尖头镊子、解剖剪、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以及大头针等工具。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蛔虫(Ascaris)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
将猪蛔虫浸制标本置于盛水的蜡盘中,观察其外形。
1.外形观察
蛔虫的形态呈长圆形,表面光滑,外层覆盖着一层厚实的角质层。其左右两侧及背部和腹部各有四条纵向的线条。在口部,有三个唇片,其中一个是背唇,另外两个是腹唇。泄殖孔位于腹唇大约2毫米的位置,而肛门则位于体后端的腹面。
蛔虫分为雌雄两种,雌虫体型较为粗壮kaiyun.ccm,雄虫则相对细小;雌虫的尾部是尖直的,而雄虫的尾部则弯曲成钩状;雌虫的生殖孔位于身体腹面前1/3的位置,雄虫的生殖孔与肛门相连,形成泄殖孔,并且从泄殖孔中伸出两根交合刺,这些刺是雄虫在交配时用来固定自身的器官。
2.内部结构解剖及观察
需先识别虫体的前后部位,雌虫腹部带有生殖孔和排泄孔,而雄虫尾端向内弯曲的一面即为腹部。将蛔虫的背部朝上放置于蜡盘之上,随后用解剖针沿背部正中轻轻切开其体壁,从头部至尾部逐渐展开,接着用粗针以45度角斜插入蜡盘固定(需注意,解剖时不宜过深,以免损伤内部器官)。完成解剖后,向蜡盘中加入适量水分,使虫体得以浸泡在水中,之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观察。
(1)体线
蛔虫的背部与腹部中央各有一条明显的背线与腹线,两侧可以观察到侧线,这些侧线是体壁表皮层加厚的区域,它们将体壁的肌肉层划分为四条平行线。
(2)原体腔
切开蛔虫的体壁,可以发现体壁与肠壁之间有一个宽敞的原体腔(如图5-1所示)。这个原体腔并不与外界相连,里面充满了体液以及白色的、曲折的、细长的管状生殖系统,这些系统负责输送养分。
(3)消化系统
紧挨着口腔的是质地坚韧的咽部,紧接着是细长扁平、略带绿色的肠道和直肠,最终开口于肛门。值得注意的是,线虫动物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消化系统。
(4)生殖系统
雌虫的体中部后端位置,存在左右对称的细线形卵巢,这些卵巢分别与较粗的输卵管相连,输卵管进而连接至最粗大的子宫。两子宫最终汇合形成一段短小的管状阴道,该阴道的开口位于身体前端腹面大约三分之一的位置。雌性生殖系统呈现出双管结构,形状类似于“Y”。
雄虫的体中部前端有一细长弯曲的管状精巢,该精巢与较粗的输精管相连,输精管进而与最大的贮精囊相接,通过细直的射精管与雄性生殖孔相连,最终开口于泄殖腔内,并通过泄殖孔延伸至体外。整个雄性生殖系统呈现出单一的管道形态。
3.取虫卵涂片观察
进行蛔虫虫卵的镜检时,通常在输卵管与子宫的交界处采集的卵子属于未受精状态,而在子宫与阴道相连处采集的卵子则已受精。需留意并区分这两种卵子的形态差异,以便掌握蛔虫的受精位置。
(二)蛔虫横切面装片观察
将蛔虫的横断面制成玻片样本,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从外层到内部依次审视各个组成部分,并留意与解剖学结构进行对照。
1.体壁
体壁由角质膜、表皮层和肌肉层构成(图5-2)。
角质膜为虫体最外层无细胞结构的透明膜。
表皮层位于角质膜之下的薄薄一层,细胞间的界限并不清晰,只能看到呈颗粒状的细胞核和纵向排列的纤维。随着向内层延伸,表皮层增厚形成了四条纵向的线条,根据它们所在的位置,分别被称作背线、腹线和侧线。在背线和腹线内部,分别分布着背神经和腹神经,其中腹神经的直径比背神经更粗,这一特征使得我们可以区分出背线和腹线。侧线位于身体的左右两侧,内部各有一个小孔,那是排泄管的开口。
肌肉层和表皮层之间有一层较厚的纵肌层,这层纵肌层被四条纵向的体线划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众多纵肌细胞构成。这些纵肌细胞的底部染色较深,包含细纤维,具有弹性和收缩能力,这部分被称为收缩部;而细胞的末端染色较浅,这部分被称为原生质部,它包含了原生质和细胞核。
2.原体腔
体壁与肠壁之间形成一大空隙,该空隙内充盈着体腔液及生殖腺。需留意的是,体壁与内脏之间并无体腔膜的存在,且此空隙并不与外界直接相连,这一结构被称为原体腔。
雌虫体内可观察到卵巢、输卵管及子宫的存在。卵巢横截面呈车轮状,管径最小,中心形成轴心,周围环绕着呈辐射状排列的卵原细胞,通常数量较多;输卵管管径较卵巢粗,多数为空腔,或含有未成熟的卵细胞;子宫位于腹线附近,管径最为粗大,内部填充着接近成熟或已完全成熟的卵子(图5-2A)。
雄性昆虫的原始体腔中,可以观察到直径最小、颜色最深、数量最多的生殖腺;直径较宽、颜色较浅、内部含有颗粒状精子的则是输送精子的管道;直径最大、形成显著空腔、空腔内含有发育成条状的精子的则是储存精子的囊袋(见图5-2B)。
3.肠壁
这是一根呈扁圆形的管道,正好处在横截面中央,靠近背腺的一端。肠壁主要由柱状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所围成的空间,便是肠腔。
(三)示范标本观察
1.线虫动物门Nematoda
蛲虫Enterobiusvermicularis的虫体呈白色,形似细长的线头,其前端两侧有翼膜。雌虫体型较长,尾部较为细尖;而雄虫则相对较短,尾部呈卷曲状。在夜间,怀有卵的雌虫会爬行至人或动物的肛门、会阴附近的皮肤上产卵(见图5-3)。
鞭虫Trichristrichura的成虫前端呈现细长形态,宛如马鞭,雌虫的体型普遍大于雄虫,其尾部圆润而略带钝感,其生殖系统呈单管状结构;而雄虫则拥有一根交合刺,该刺在尾端部分向腹部方向螺旋状弯曲(见图5-4)。
十二指肠钩虫,学名Ancylostoma duodenale,它寄居于人体的小肠之中。这种虫子的头部带有较深的口囊,口囊腹面两侧各有一对钩齿。雌虫体型较大,其生殖孔位于身体的后半部分;相对而言,雄虫体型较小,其尾部拥有一个盘状的交合伞,且背肋的小枝呈三分叉状(见图5-5)。
2.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
铁线虫Gordiusaquaticus的成虫体长约为30厘米,它们在水中独立生活。这种虫类的雌雄虫体形态各异,雄虫的尾部呈叉状,而雌虫的尾部则像尖锥。成虫在水域中产卵,其幼虫则寄生于节肢动物的血液腔中。幼虫成长至成熟阶段后,会离开寄主,重返水域之中(见图5-6)。
3.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猪巨吻棘头虫,这种寄生虫生活在猪的肠管之中。其虫体呈长圆筒状,颜色为乳白或淡红。虫体表面带有清晰的横向皱纹。虫体的前端拥有一个能够伸缩的吻部,吻部上分布着5至6排倒钩,吻部能够深入宿主的肠壁。虫卵排出后,会被金龟子的幼虫所吞食,并在其体内完成发育。当猪吞食了这些幼虫后,就会感染上这种寄生虫,随后在猪的肠内发育成为成虫(见图5-7)。
4.轮虫动物门Rotifera
Rotria轮虫的体型呈蠕虫状,有时为长圆筒形,其身体表面呈现出分节特征,其中部的节段相较于前后端的节段更为宽大。头部由左右两个轮盘构成,这两个轮盘之间还连接着一个吻部(见图5-8)。
五、作业与思考题
1.蛔虫的消化道有何特点?
2.为什么说蛔虫的体腔是假体腔?
3.绘蛔虫的横切面图,注明其主要结构名称。
附录:粪便内蠕虫卵的检查
1.操作
(1)普通涂片法
以吸管吸取生理盐水,滴于载玻片中心,再用牙签挑取少量粪便,置于生理盐水中,轻轻搅拌使其混合,随后覆盖上盖玻片。首先,在低倍显微镜下逐一观察,若发现疑似虫卵,则将观察区域调整至中央,切换至高倍显微镜进行确认。此方法虽为基础检查手段,但为确保准确性,至少需重复操作三次。
(2)漂浮法
将1至2克粪便置于试管中,随后加入适量的饱和食盐水,并使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至形成粥状,再继续加入饱和食盐水直至试管满,然后将试管静置在试管架上15至20分钟。在此期间,将试管口覆盖上盖玻片片刻,以便虫卵附着在载玻片上。之后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移除盖玻片进行检查。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带有盖子的虫卵以及未受精的蛔虫卵。
2.观察(各种虫卵的特征)
钩虫的卵呈椭圆形,色泽无暇,两端略显圆润,卵的外壳薄弱,卵细胞与卵壳之间存在着明显且宽敞的空隙(参见图5-9A、B)。
蛲虫卵呈现出芒果的形状,通体无色且透明,其中一侧是扁平的,而另一侧则是略微凸起的,其卵壳较为厚实,内部孕育着一条幼虫(见图5-9C)。
猪绦虫的卵呈椭圆形,颜色为黄褐。其胚膜较为厚实,表面有放射状的条纹,内部含有六个钩蚴。在粪便样本中检测到的虫卵,其卵壳往往已经脱落(如图5-9D所示)。
华枝睾虫的卵在所有寄生蠕虫卵中体积最小。这些卵呈黄褐色,形状类似灯泡,前端略微狭窄,并带有小盖和肩峰,后端则呈钝圆形,并附有一个类似逗点的突起。卵内包含一个毛蚴(见图5-9E)。
血吸虫的卵呈椭圆形,颜色偏淡黄,其卵壳相对较薄,且没有盖子。卵的一侧带有小刺,这些小刺有时因为卵的位置变化或卵壳上附着的污物而难以观察到。在成熟的卵中kaiyun全站app登录入口,可以找到一条毛蚴(见图5-9F)。
鞭虫的卵形似纺锤,呈现出黄褐色的色彩,其两端各带有一个小结节。这些卵的外壳是由两层薄膜构成的(见图5-9G)。
蛔虫卵的受精卵呈现椭圆形,其外部覆盖着一层较厚的卵壳,壳面上分布着一层不平整的蛋白膜,这层蛋白膜有助于保持水分,防止卵细胞干燥(如图5-9H所示);而未受精卵则呈长椭圆形,其卵壳相对较薄,蛋白膜的凹凸程度也较为轻微(如图5-9I所示)。
PAGE
10
图5-5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板口钩虫
A、B、C部分展示了十二指肠钩虫的口囊、交合伞(从背面观察)以及尾端的结构;D、E、F部分则呈现了美洲板口钩虫的口囊、交合伞(同样从背面观察)以及尾端的形态。(资料来源:刘凌云等人)
图5-4 人鞭虫()
口腔、食道、肠道、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以及阴门。(出自刘凌云等人)
图5-3 人蛲虫
雌性个体;雄性个体;交配器官;雄性个体尾部侧面图;虫卵。(出自刘凌云等人所著)
图5-2 人蛔虫横切面(A.雌虫;B.雄虫)
角质层、上皮组织、纵向肌肉层、肌细胞的核心、肌细胞质突起、背部中线、腹部中线、背部神经、腹部神经、侧线系统、纵向排泄管道、肠道、肠内空间、肠上皮表面的微细绒毛、原始体腔、子宫器官、卵巢、卵巢中央的合胞体、输卵管、卵子、精巢、精子储存囊。(自刘凌云等)
图5-1 蛔虫内部解剖
A.雌虫;B.雄虫;C.虫卵。(自江静波等)
图5-6 铁线虫
A.形态;B.头部前端:包括纤毛帽和色素环;C.雄性昆虫尾部:由肛门、尾叶和肛后新月组成;D.雌性昆虫尾部:仅包含肛门;E.幼虫形态。(源自刘凌云等人)
图5-7 猪巨吻棘头虫
A.雌虫;B雄虫。(自刘凌云等)
图5-8展示了旋轮虫(Philodina)的内部构造(从腹面视角观察),这一图像由刘凌云等人提供。
图5-9 常见寄生虫卵
A、B、C、D、E、F六种寄生虫的卵分别为钩虫卵、蛲虫卵、绦虫卵、华枝睾吸虫卵、日本血吸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