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配电高压线路获取稳定电能,重大学生团队研发出“隔空传能”技术
输配电线路的电压较高,线路长度较长,且位于高空,作业条件十分艰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确保从输配电线路上获取到稳定的电能,进而为塔柱上的在线监测装置及其他设备提供直接供电呢?近期消息,重庆大学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院的“无限传能”学生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种名为“隔空传能”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这项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适用于大功率电力电能的转换,以及电动交通、消费电子、舰船吊装、医疗设备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于对电网及其配套设施进行智能化的实时监控。贾亚辉博士,作为“无限传能”团队的核心成员,同时也是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博士生,他指出,目前输电和配电线路在安全、绝缘和覆冰等方面的实时监测,主要还是依赖人工巡检以及无人机的协助。
人工巡检的路线较长,效率不高,且费用昂贵开yun体育app官网网页登录入口,一旦遭遇恶劣气候,实施难度极大。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不足,依赖的光伏板太阳能充电系统易受天气影响,供电不稳固,这都给监测和巡检工作带来了困扰。在这种形势下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无限传能”团队着手探索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即“隔空传能”技术的应用可能性。
该技术通过磁场、电场、电磁波、微波等介质实现非电气接触的能量传递,同时它还代表了一种创新的高压线路能源供应途径。贾亚辉指出,此系统由智能感应取电装置与无线电能传输装置两大模块构成。电能通过取电CT导入感应电源模块,随后进入绝缘子耦合机构。经过高频逆变、谐振补偿、功率调节以及整流滤波等步骤,稳定的电能被输送到线路塔柱上的监控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接地电阻测试仪、无人机充电机库以及5G信号基站等用电设备,确保了它们的供电需求得到满足。
据相关消息,在今年的7月份,我国工程院院士邱志明及多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经过评估指出,这项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不仅结构复杂、挑战重重,而且创新元素丰富,且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地位。
贾亚辉透露,今年,团队将携手广西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就“高压线路在线监测装置的无线供电”项目展开深入合作。展望未来,我们将不断优化产品,实现迭代升级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从局部试点逐步推广至全面试点,以期对智能电网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并早日将这项技术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