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几类典型问题[原创]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25

牛顿运动定律在解题中常见的两种情形包括,第一种是知晓物体所承受的力,需要推算其运动轨迹,比如位移、速度和时间等参数,第二种是明确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求解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两种基本问题在求解时都可以借助图示方法进行,可以看出,不论处理哪一种问题,加速度都是关键所在,是解题的核心环节,也是顺利求解的必要条件。

我们面对的难题里,物体承受的力通常保持稳定,即是恒定力的作用,物体会产生匀速变化的直线运动,因此常用的运动学方程是匀速变化的直线运动公式,比如as v v at t v s at v v t t 2,21,22200=-+=+=2.运用牛顿力学原理解决这类问题的常规流程有(1)仔细研究题目内容,清楚了解已知要素和求解目标,弄明白需要解决的具体类型问题。(2)选定分析对象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这个对象可能是一个单独的物体,也可能是多个物体构成的系统,对于同一个题目,依据题目要求和解决需求,有时需要变换分析对象。(3)分析分析对象的受力状态和运动状态。(4)当分析对象承受的外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计算它们的合力;如果物体受到的力比较多,一般将它们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别计算合力;如果物体进行直线运动,通常把各个力分解到沿着运动方向和垂直于运动方向上。(5)依照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出方程,物体承受的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以按照选定的正方向以正值或负值代入公式,进行代数运算。(6)解算方程,检查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例1、如图展示,在水平方向进行匀速变化的直线运动的车厢里,悬挂小球的线偏离垂直方向37°角,球和车厢保持相对静止状态,球的质量为1kg。(g =10m/s2,sin37°=0.6,cos37°=0.8)(1)计算车厢的加速度并说明车厢的运动情形。(2)求悬线对球的牵引力。例2、一个斜面AB 长度是10m ,倾斜角度为30°,一个质量为2kg 的小物体(体积可以忽略不计)从斜面顶端A 点由静止开始向下滑动,如图所示(g 取10 m/s 2)(1)如果斜面和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5,求小物体滑到斜面底端B 点时的速度以及所用时间。(2)如果给小物体一个沿着斜面向下的初始速度,正好能让小物体沿斜面匀速滑动,那么小物体和斜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是多少?例3、如图4-3-7所示,在海滨娱乐场中存在一种滑沙活动.某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 点由静止开始向下滑动,滑到斜坡底端B 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 点停止运动.如果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 =60 kg ,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均为μ=0.5,斜坡的倾斜角度θ=37°(sin 37°=0.6,cos 37°=0.8),斜坡和水平滑道之间是平滑相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考虑,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 (1)人从斜坡上滑动的加速度有多大?场地受限时,水平滑道最大距离BC等于20.0米,人在斜坡上滑动的距离AB需要控制在某个范围内,这个范围是多少?二、物体即时情形1.在运动力学议题里,物体所承受外力在某些时段会出现转变,依照牛顿第二运动公式的即时效应,当物体受力出现转变时,其运动加速度也会随之转变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转变那瞬间的情形称作即时情形,运动力学领域经常需要对即时情形下的运动加速度进行推算。

研究物体某个时间点的即时速度变化率,需要考察该时刻邻近的受力情形与运动情形,然后借助牛顿第二定律推算即时速度变化率,处理这类问题时应留意两种基础模型的构建。

钢性绳或接触面被视为一种特殊材料,它能够在不发生显著形变的情况下展现出弹性特征,一旦被切断或分离,其弹性作用会立刻终止,并且不存在需要时间来恢复原状的特性。

弹簧或橡皮绳这类物件,具有显著的可变形能力,其变形后的恢复过程比较缓慢,在处理瞬间变化的情况时,它们的弹力值通常可以当作固定不变来对待。

如图所见,A与B两球由弹簧相连,A球被细绳吊着,两球都静止不动.若把吊A球的绳剪开,此刻A与B两球的即时加速度分别是多少?研究延伸 (1)在图示情形里,把连接A、B两球的弹簧替换为细绳,当剪掉悬挂A球的绳索时,A、B两球的即时加速度分别是多少?(2)在原题所述场景里,将A、B间弹簧与悬挂A的绳索互换位置,如图乙所示,倘若剪断A、B间的绳索,A、B两球的即时加速度值分别是多少?如图25所示,有个铁球从地面竖着的轻弹簧上方某处开始自由落下,碰到弹簧后会使其变形压缩。

压缩期间弹簧始终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当弹簧压缩程度最深时:A.球承受的净力达到峰值,但未必超过重力大小B.球获得的加速度值最大,且肯定超过重力加速度C.球获得的加速度值最大,或许低于重力加速度D.球承受的弹力值最大,且肯定超过重力

图25三、所谓连接体,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合到一起的状态

这些物件通常共享一致的速率和加加速度,不过速率和加加速度也可能存在差异。

研究物理现象时,可以采用一种系统性思路,将考察目标视为一个统一体,这种处理方式叫做整体法。

运用整体思维时,能够将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也能将好几个物理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运用整体思维可以省去对内部细节的复杂剖析,往往让问题解决更加快捷、清晰。

隔离法指的是将考察目标从整体中单独取出,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得出最终结果的办法。

可以将整体事物分解为多个单元来分析,也可以将整个流程划分为若干步骤来分析,还可以针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流程中不同物理量的演变进行单独分析。

借助分离观察法可以筛除与研究目标无关联的干扰项,让事物的主要特质清晰可见,进而便于实施针对性措施。

如图所见,质量为2m的物体A和质量为m的物体B与地面的摩擦力均不考虑,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A和B均发生加速运动,A对B施加的力是多少?例7、如图所见,mA的值为1kg,mB的值为2kg,A和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5N,水平面没有摩擦力。

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力F在物体B上,当这个力的大小为F等于10牛顿,以及F等于20牛顿这两种情形下,分别求出物体A和物体B各自的加速度值是多少四、传送带问题例8、水平传送带在机场和火车站得到普遍使用,下面是一水平传送带的构造图示,传送带AB持续以1m/s的速度运行,一条质量为4kg的包裹被静置在A点,传送带对包裹产生的滑动摩擦力促使包裹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之后包裹又以和传送带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1,传送带AB的长度为2米,重力加速度取10m/s²。

求行李初始阶段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数值以及其加速度值,求行李进行匀加速直线运动所经历的时间,若传送带运行速度提升,行李能更快抵达B点,求行李从A点传输到B点的最短时间以及传送带所需的最小运行速度例9、传送带与地面夹角为37°kaiyun.ccm,从A点到B点的距离为16米,传送带以v0=10米每秒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点放置一个质量为0.5千克的物体,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0.5,计算物体从A点移动到B点所需经过的时间如图所见,一条足够长的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以恒定速度v1运动,传送带左端连接着与其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个物体以恒定速度v2向右滑上传送带,一段时间后返回光滑水平面,速度变为v3,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 A.如果v1小于v2,那么v3等于v2 C.不论v2多大,v3始终等于v2 D.只有当v1等于v2时,v3才等于v1例11、如图所见,A、B两个皮带轮被传送皮带包裹,传送皮带与水平面形成角度θ,在电动机驱动下,能够借助传送皮带运输货物

皮带轮和皮带没有相对移动,皮带轮静止时,某个物体从皮带顶部由静止状态下滑到皮带底部所花的时间是t。那么 ( ) A.当皮带轮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时,该物体从顶部由静止状态滑到底部所花的时间或许会超过t B.当皮带轮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时,该物体从顶部由静止状态滑到底部所花的时间肯定少于t C.当皮带轮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时,该物体从顶部由静止状态滑到底部所花的时间或许会等于t D.当皮带轮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时,该物体从顶部由静止状态滑到底部所花的时间肯定少于t五、超重和失重1、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本质物体处于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状态下时,并不是指物体所受的重力变大、变小、完全没有了,而是物体对支撑物或悬挂绳子的拉力大于重力、小于重力、等于零,物体所受重力并没有改变。

因此,超是假超,失是假失。

物体的运动情形可以揭示其处于何种重力状态,包括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情形。当物体向上加速或者向下减速时,其加速度指向上方,此时物体便处于超重情形。

②物体向上减速或向下加速运动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a

物体在向上运动时速度减小,或者在向下运动时速度增大,此时物体的加速度指向下方,其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物体将体验到完全失重的情形。

超重和失重状况的出现,与物体移动的快慢没有关联,仅受到加速度指向的影响 例12、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站在正在垂直向上行进的电梯底部.他观察到电梯里悬挂的重物,其弹簧秤的读数是40牛,如图3-2-7所示,该重物的重量为5公斤,此刻人对电梯底部的推力有多大?(重力加速度按10米每平方秒计算)。

一个物体静放在角度为 的倾斜面上,该斜面固定在以加速度a 上升的电梯内,如图3-1-15所示.当物体一直不相对斜面移动时,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 .若 角度不变,a 值增大,斜面给物体的垂直支持力减小B .若 角度不变,a 值增大,斜面给物体的静摩擦力增大C .若a 值不变, 角度增大,斜面给物体的垂直支持力减小D .若a 值不变, 角度增大,斜面给物体的静摩擦力减小例14、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木箱放在地面平面上,木箱里的立杆上套着质量为m 的小球,起初小球在杆的上端,从静止状态释放后,小球沿杆向下滑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21,即a =21g ,那么小球在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作用力有多大?六、几类问题的临界情形,1、两个物体接触分离的条件是它们之间的弹力消失,也就是N等于零。

2、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为零,即F T =0。

摩擦力相等的临界状态下,连接体保持静止或开始移动,此时静摩擦力已达到极限值,即静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如图6所示,一根线的一头系在斜度为45度的光滑斜块A的顶端P位置上,线的另一头系着质量为m的小球,当斜块至少以a=向左移动时,小球对斜块的作用力变为零,当斜块以a=2g的加速度向左移动时,线中的张力F等于。

如图所见,轻绳AB与垂直方向形成角度θ等于037,绳BC保持水平状态,小球的质量为0.4千克,请问当载具以每秒2.52米和每秒8.2米的加速度向右进行匀加速移动时,绳AB承受的拉力分别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为每秒平方102米,例17、一根弹性常数为k的细弹簧,其上端被固定住,下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存在一个水平面支撑着该物体,并且使得弹簧维持在原本的长度状态。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