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ket历程:一家拒绝了Evernote收购的创业公司如何成长

频道:社交专题 日期: 浏览:3

Nate Weiner在27岁生日到来之际,从旧金山出发驾车前往山景城,那里将举行一场对他个人而言至关重要的会晤。维纳,他喜欢把名字读作“WINE-er”,这个词在中文里可以理解为爱喝酒的人,他在车里反复播放着山姆·斯帕罗的《黑与金》,不断回想着自己初中时那段难熬的时光,以此给自己即将到来的谈判时刻打气。

2011年4月22日那天,情况是这样的,几周之前,Evernote公司的负责人给Weiner打来电话,表明了想要收购当时还叫Read It Later的产品,这个产品当时还没有更名为Pocket。Read It Later是Weiner在2007年启动的一个项目,最初它只是一个Firefox浏览器扩展,用来帮助用户保存文章以便以后阅读。Weiner对这突如其来的收购提议感到意外,他随意开发的产品竟然变成了一桩正经买卖,而且是一家有三百万用户(其中大部分是付费用户)的企业想要购买自己的产品。

Evernote计划将Read It Later整合进自己的全方位信息存储功能中。这两款产品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性,Read It Later的用户除了电子邮件之外,主要依赖Evernote来保存各类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文章、视频以及网页等资料。而Read It Later的数据规模不断增长,在协商进行期间,每月有七百五十万条被收藏的内容。

当时Evernote公司战略发展负责人Ken Gullicksen向Weiner提出的收购报价约两三百万,但Weiner认为Read It Later的真正价值至少是这个数字的六倍。

灵光初现

Weiner职业生涯初期,Pocket与其他许多项目相似,仅算是个小型产品。少年时代,他为本地房产中介打造了网站,也为《007之黄金眼》制作了宣传影片。大学期间kaiyun.ccm,他攻读刑事审判学科,但后来辍学前往Colorado,为某档极限运动节目负责3D动画制作。

2007年,Weiner在明尼苏达州的Minneapolis市从事自由职业,同时进行网站开发,并琢磨着有哪些创业点子可以尝试。他从事网页设计工作时,经常与当时供职于本地一家广告公司的女友Nikki Will联手合作。空闲时段,Weiner将注意力完全投入到自己的博客Idea Shower中,这个博客包含着他负责操作的多个项目列表。

有一个项目可视为QS运动的早期探索,该计划旨在自动追踪个人日常活动信息,另有一项研究则利用即时解析Twitter信息来发掘潜在的热门新闻议题,该项目运行仅三天便遭遇Twitter终止数据供应的情况,Weiner随后的评价是:“今后我不会再参与依赖外部API的项目”。

维纳基本上借助网络上的指导掌握了编程技能。2007年8月,他初次开发了一个Firefox附加组件,该组件设有两个功能按钮,一个用于添加网页到收藏夹,另一个用于检视已保存的所有信息。8月16日,他通过电子邮件向所有朋友发送了通知,邀请他们共同体验这个附加组件。

成长与惩罚

Evernote总部办公区内,创始人兼CEO Phil Libin与Gullicksen正坐在一起,Weiner则展示着自己的演示文稿,说明Read It Later怎样招徕了上百万用户,又怎样实现了数十万的收益。

那个时期,Nate Weiner是Read It Later的唯一专职工作人员,他的配偶Will承担了这款应用界面设计的工作,他的孪生兄弟Max Weiner则负责安卓系统的程序编写。这个形似书签的小玩意儿吸引了Weiner破天荒的注意,产品面市才几个月,就冲到了Digg首页,由此带来了海量访问量。紧接着Lifehacker也刊文介绍了Read It Later。Weiner向Read It Later持续加入多项新特性,比如支持脱机浏览文章、实现不同浏览器间的收藏内容同步,还推出了一款iPhone版本的应用程序——这项售价2.99美元的应用为Read It Later创造了收入来源。因此到了2010年,Weiner迁居洛杉矶,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Read It Later的发展中。

但是,Read It Later刚问世就遇到了强劲的对手。2008年1月,Tumblr的创建者Marco Arment推出了Instapaper,声称只有他开发的应用程序才是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稍后阅读工具。最初,Instapaper在为数不多浏览器上开通业务,同时具备资料备份、文章格式调整以及脱机浏览等作用,Arment指出这些都是稍后阅读服务的核心配置。

Arment向来瞧不起Read It Later,他讲过,Weiner头几年几乎照搬了Instapaper的所有特性,但Weiner本人坚决不承认模仿的指控。

随着Read It Later的受欢迎程度持续攀升,Weiner的雄心也日益膨胀。他判断该产品能实现的功能远不止现有模式,同样可以储存影像资料、烹饪方法、出行信息,乃至采购单据(Pocket公司指出其服务能显著促进商品销售,电商板块预计将成为Pocket后续工作的核心)。

Weiner的竞争者在单一平台和系统上活动,例如在Weiner与Evernote商谈期间,Instapaper尚未发布自己的安卓版本。而该应用几个月后上线的阅读列表功能,也仅限于Safari浏览器使用。维纳者清楚许多人会在不同浏览器和众多系统间转换操作,因此他的产品必须适应这种情形:人们不会打算把资料汇集到十几个容器中,维纳者表示,他们仅仅希望建立一个中央存储点来容纳所有物件

Libin和Gullicksen聚精会神地聆听Weiner的陈述,根据Weiner的描述,Libin表达出强烈的合作意愿,Read It Later主要用于暂存资料,Evernote则致力于长久保存信息,两者功能互补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十分契合,但Gullicksen对Weiner提出的价格表示疑虑。会议收尾之际,Weiner与Libin相视一笑,亲切地握了手,然后带着美好的憧憬启程返回洛杉矶的住所,一回到家就与夫人点了份披萨庆祝,他们正逐步适应刚刚经历的事件,Will坦言,对于即将展开的生活新篇章,他们充满好奇。

两天之后,Gullicksen联系了Weiner,说明Evernote依然有意购买Read It Later,不过,价格方面将保持不变。

成为动词

Read It Later的价值如何,要看它最终能变成怎样一种现象。Pocket跟不少初创企业相似,诸如Facebook,也跟Twitter类似。Facebook使“点赞”这一行为广为流传,Twitter创造了一个新词汇“推文”,Foursquare催生了“签到”这一现象,Pocket致力于推广“收藏”功能,并期望通过与出版商、零售商及商品供应方合作来获取收益。

Pocket团队自认是Evernote和Dropbox的后来者,所提供的都是在同一处保存信息,之后能从任何地点重新访问的服务。但相比之下,Evernote和Dropbox的发展速度要快得多。Evernote的用户数量已突破六千万,Dropbox的用户则超过一亿并且实现了盈利。而Pocket的用户数量预计在今年暑假时将增至千万级别,并且自从去年起Pocket就不再收费,公司因此失去了营收渠道。

维纳认为,Pocket用户今后会借助这个应用来应对更加繁难的任务,过去大家仅将Pocket当作阅读工具,不过平板、谷歌眼镜以及各类可穿戴设备相继问世,如今整个环境已演变为以屏幕为主导,因此Pocket将充当人们向新兴平台迁移素材的桥梁。

对Evernote说“No”

Weiner对Pocket的未来抱有宏伟构想,因此当Gullicken提出保留当前定价时,他否决了收购提议。他担心Evernote会将Read It Later仅仅作为自身产品的一个附属部分,而非他期望的那种独立且完全由自己主导的独立产品。Weiner转而寻求风险投资,他早年在明尼苏达州任职期间结识的企业导师乔纳森·布鲁克,为他引荐了至关重要的资源。Pocket公司近期成功从Foundation Capital、Baselin Ventures、Google Ventures以及Founder Collective那里募集到了七百五十万美元的资金。

维纳首次拥有资金可以聘请自己的同事,现在口袋有13名成员,这个数字与Instagram出售给Facebook时的团队规模相同。去岁,内部产生诸多分歧,团队最终选定将Read It Later更名为Pocket,此举旨在让产品名称更显亲切温馨开yun体育app官网网页登录入口,同时期望借此传达给用户——口袋不仅适合存放“阅读”材料。

四月份,Marco Arment公布他将Instapaper出售给Betaworks。自去年起,他对该产品便不再关注,并慢慢不再维护。最终,Arment得出和Weiner相同的看法——要使产品达到极致水准,必须投入全部精力与时间专注于此。

如今,由Digg、Bitly、Chartbeat以及Dots等平台背后的智囊机构Betaworks负责处理这项工作了。不过Betaworks并未开拓出创新的“行动方式”,其商业运营模式现已略感陈旧。每当用户安装应用,每当用户完成订阅,企业便能够获取收益。Andrew McLaughlin作为Betaworks的副总裁,同时担任过Instapaper和Digg的CEO,他提到,他们计划在产品研发的初始阶段就打造出足够出色的产品,以此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Marco的实践已经证实了这种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所以现在他们也打算采用这种方法。

成长黑客

周五,Pocket团队齐聚Market大道的办公地,交流一周内“钻研”的收获。大家构思了许多推广Pocket至全球的妙计,本周核心议题虽简明,却至关重要:探讨怎样加速Pocket的发展步伐。

对于众多Pocket用户而言,这款应用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们每日从四百多个软件里,收藏超过一百万条信息。然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他们需要先安装书签插件,再下载Pocket程序,接着安装合作的应用,最后还要掌握如何将各个软件中的内容,添加到Pocket账户中。

因此本周Pocket的团队成员们都在着力降低使用门槛,然而“当你掌握使用方法并着手使用时,我们会收到许多此类用户反馈——我不知道若没有Pocket会怎样”,Max Weiner表示,“不过掌握过程依然有难度”。

维纳透露,自立的口袋正在迅猛扩张,聚集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当你察觉自己正处在发展迅猛的领域尖端,会感到十分振奋人心,而我唯一的愿望就是,促使更多人选用我的产品。

VIA: theverge.com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