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跳过16直接推出17,一场精心策划的“对标”之战
小米十六号升级为十七号,并非单纯的编号调整,而是小米品牌向高端市场迈进的重大举措,明确将苹果公司的十七号产品作为主要竞争目标。
2025年9月15日,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借助社交网络正式宣告,会跳过一直沿用的数字顺序“16”,直接发布“小米17”系列产品。这一决定立刻在科技界引起巨大反响,让“小米16更名小米17”的讨论迅速登顶网络热搜榜。
______
01 官宣更名,对标意图明显
小米这次的名称更换并非毫无前兆。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和董事长雷军先后表态,为小米十七的推出进行说明。
卢伟冰表示,小米17系列是小米手机数字系列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突破,他透露这个系列由三款机型构成,分别是小米17、小米17 Pro以及小米17 Pro Max,这些产品计划在本月推出。
雷军直接表明了竞争目标,他转发卢伟冰的动态,同时说明:“小米十七系列,性能大幅增强,全方位与苹果较量,正面交锋!”
02 跳代历史,战略早有先例
这并非小米数字系列首次跳过序号。2018年,在小米公司上市并迎来成立八周年时,小米就曾越过“7”,直接推出了小米8这款产品。
那个时期的小米8在样子上和iPhone X很像,用了一种带凹口的屏幕,还有上下排列的两个摄像头镜头。这次直接从16型号跨到17型号,像是又重演了以前的情况,不过这次瞄准苹果的目标更加清楚,做法也更加强硬。
手机品牌的市场命名方式并非仅小米公司所特有。苹果公司在其iPhone产品线发展十周年时,发售了名为iPhone X的机型,中间省略了iPhone 9的编号,随后又将iPhone XS的名称改为iPhone 11。
03 同步苹果,争夺高端市场
小米17更改名称的关键因素是为了与iPhone 17系列展开“同档次同等水平”的直接较量。苹果方刚推出了iPhone 17系列,小米便采用进阶式命名方式,顺利在数字编号上达成与苹果的一致。
小米17系列的产品布局进行了调整,首次同时发布三款机型,分别是小米17、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这种机型安排方式与iPhone 17系列的产品规划非常接近。
借助这种品牌名称与产品体系的对应,小米意图让顾客形成“小米十七同等于苹果十七”的联想,表明两者属于相同阶段、同等档次、彼此竞争的同类产品。
04 产品升级,更名底气所在
小米推出新款手机的重要理由,既有参照同类产品的需要,也有产品自身实现跨越式进步的因素。根据公司公布的消息,小米十七系列手机将率先在全世界使用最新一代骁龙八至尊版处理器。
该处理器采用台积电3纳米制造技术,单核性能测试预估可达到4000分以上,多核性能测试预估可超过11000分,安兔兔整体评分或首次达到400万以上。
小米十七系列在不少领域实现了显著进展:拍照系统进一步强化与徕卡的合作关系;显示屏全面切换为直屏形态,运用了LIPO超窄边框工艺;电池续航表现大幅增强,搭载了6000至7500毫安的超大容量电芯。
05 市场策略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抢占竞争先机
从商业布局层面来看,小米十七的更名和提前发售有助于争取市场主动权。小米十七系列本月推出,较上一代推迟了一个月,与苹果十七系列的发售时间差压缩到十几天以内。
提前亮相能够帮助小米在竞争对手尚未推出新机时,率先抓住顾客眼球,并且降低后续的竞争强度。此外,新一代骁龙芯片的首次应用,对于小米在年终销售旺季前稳固高端市场形象具有积极作用。
小米17系列的称谓也为后续产品规划提供了弹性。根据消息,来年春季或许会推出“小米17 Ultra”机型,以此达成与苹果产品的差异化较量,强化“顶级旗舰”的市场形象。
06 面临挑战,高端之路不易
小米虽然显得底气很足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不过它在高阶市场方面依然碰到难题。根据资料统计,二零二五年前六个月中国售价六千元以上的手机市场,苹果公司占据了百分之六十五点八一的占有率,华为公司拿到了百分之二十四点三八的比重,小米集团仅仅获得了百分之二点八一的份额。
价格差异同样构成显著阻碍,小米数字系列入门价大约为四千元,而iPhone 17系列起步价高达五千九百九十九元,两者相差接近百分之五十。消费者对苹果操作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推崇,对个人数据安全的重视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以及对其产品互联体系的信赖,都使得苹果品牌的追随者极难被其他品牌吸引。
小米的竞争方针存在不同看法。有人指出,小米在全球市场已占据十分之一四的份额,位列三星与苹果之后,但依然模仿苹果的做法,因此遭到非议,指责其缺少独创能力。
______
小米十七系列配备了最新一代骁龙八旗舰芯片组,采用台积电三纳米制造技术,安兔兔基准测试得分或将历史性地达到四百万以上。
小米17 Pro Max或许会运用后置辅助显示屏,重现小米11 Ultra的标志性配置,在常规的直板式与折叠式手机之外开辟新的设计思路。
但是,小米在六千元以上市场中的份额很小,只有百分之二点八一,相比之下,苹果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五点八一,华为占百分之二十四点三八,所以这场高端市场的竞争还远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