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营销心理应用方法论!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32

我们完成了一项创作,能够自行分析,探究其中借鉴了哪些心理现象,我见过一个广告完全没有运用心理现象,其成效十分有限,一个创作的优劣,可以通过分析其借鉴了多少心理现象来判断,商业宣传的传播力都是花钱买来的,无需担忧因为过度宣传而导致传播效果不佳。

2.2、内容制作应用心理

2.2.1、明确产品功效

产品的核心卖点有哪些?

产品能解决哪些需求?

产品的能展示的效果图或视频?

产品有哪些技术优势?

产品有没有价格优势?

产品有没有品牌优势?

2.2.2、明确用户需求

创作宣传材料的环节里,把握受众意向是极为关键的,具体可以从这些核心层面着手,以便于对宣传信息与视觉呈现进行更准确的规划:

目标用户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兴趣

目标用户目前的痛点是什么?

目标用户为什么需要你的产品?

目标用户在马斯诺需求模型中属于哪一层?

目标用户的需求是刚需还是?

2.2.3、提高说服力

了解商品的独特之处和顾客的期望后,能够借助心理策略来引导购买意愿,心理策略能显著增强推广成效,比如同类型宣传物料,采用心理策略的与未采用的心理策略的,在吸引顾客方面的费用差异会非常明显,人的本性便是如此,应当顺应人的本性。

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种,也可能结合多种,灵活搭配,触类旁通,无需拘泥于固定模式。

评估方式:试着站在对方角度,完整感受一遍整个服务流程,要是感觉顺畅,没有任何不顺畅或抵触情绪,就表示合格了,当然也可以反过来操作,故意设置障碍,把一些不合适的客户劝走,这叫做测试服务环节

3、心理学效应

3.1、影响力原理

3.1.1、承诺和一致性原理

人们习惯于使自己的行动和先前的承诺或行动相吻合,这样做会提高后续履约的可能性,比如用户预约了公开课程,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参加的几率就会很大,这正是承诺与一致性原理所产生的效应。

运用小保证、正面鼓励、统一奖励等手段,都是借助了承诺和统一效应来实现的

3.1.2、对比原理

人们借助对比来评估事物价值。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在用户面前进行对比时,优劣立现,这会帮助用户做出判断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毕竟对比的核心要素,取决于你的选择,换言之,对比的最终效果,在你事先的估计之中。

效果对照情境,失去对照情境,特性对照情境,指标对照情境等,都是为了遵循对照法则。

3.1.3、社会认同原理

个体常会效仿他人的举止,特别是在情形不明时。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某种身份,每种身份都属于某个集体(如种族、性别、国籍、信仰、职业等)。这些集体拥有共同的特质,许多人希望加入其中,于是做出选择。人们盼望融入某个集体,并遵循该集体的行为准则。

某些商品针对特定人群,某些商品满足身份需求,这些商品的设计都基于社会认同心理。

3.1.4、权威原则

人们习惯听从有威望之人的指引或意见。若想让人接纳你的观点,需成为该领域的行家,所传递的信息极具专业性,采用高标准对低标准进行解析,由于你是行家,采纳建议能降低摸索的代价。或者你是该行业的权威人士,抑或是规则的制定者,那么你的言论便会很有影响力。

例如:专家分享,权威讲座,响应政策等都是为了迎合权威规则。

3.1.5、稀缺心理

珍贵的东西往往更受重视。古董之所以昂贵,这种观念深入人心,然而,若仅从实用角度考量,它们其实毫无价值。另一方面,物品的价值在于其稀有性,同时能够进行市场交易,并且得到他人的认可。某种物品数量稀少,而需求量大,因此其价值会提升,人们也更愿意出高价购买这类难得的物品。

例如:限量售卖,限时抢购,限量赠送等都是为了迎合稀缺心理。

3.1.6、从众心理

人们常常会模仿多数人的做法或者看法,当很多个体都接受的事物出现问题时,受损的不只是我,毕竟有众多人支持,这表明产品已经过实践检验,试错代价太高。

群体跟随现象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时尚潮流现象,他人评论和推荐,限时促销与资源有限,社会舆论(普遍观念),集体参与情况等都是为了顺应大众心理。

3.2、情感驱动心理

3.2.1、恐惧心理

借助人们的担忧心理来左右他们的选择。对于不熟悉的事物人们常感不安,出于这种不安会采取规避风险的做法,在具体操作时,让客户明白若不用本产品将承受严重的后果,这样他们就可能购买,但需注意把握尺度。

警示提示,紧急状况,参照差异(突出不作为的代价),不良结果呈现,专家意见告诫等都是为了激发恐慌情绪

3.2.2、自私心理

人们往往优先顾及自身得失。自私是本性,人们只留意与个人好处相关的事物,这就是逐利,此处的自私心态体现为占有欲,渴望独自享有利益,不愿他人分享,排斥性极强。

个人注重自身得失,彰显自我完善,定制化服务,非凡特质突出,稀缺资源吸引(限量商品、特别待遇),即时收益等都是为了迎合自私心态

3.2.3、好色心理

人的本能喜好。基因的任务是繁衍后代,吸引异性是基因延续的表现,所以这种冲动直接体现为行动,无需思考,完全由本能控制。

美女和帅哥担任宣传角色,展现诱人风采,编织柔情故事,注重艺术构思,融入前卫风尚等,都是为了吸引特定审美偏好

3.2.4、懒惰心理

人们更偏爱那些消耗精力更少的选择。懒散是人的本性,只要有机会就愿意躺着,只要可能就选择坐着。广告宣传时,如果客户完成购买的过程过于复杂,其中需要他们采取行动的环节就会变得更多,最终造成的放弃情况也会更严重,情况正好相反。

一次性完成。省时省力,无需复杂,方便快捷,轻松使用,流程简化,操作简单,提供全套服务,都是为了满足图省事的心态。

3.2.5、贪婪心理

过分追求财富或物质,这种欲望根植于本性,不论是否需要,总是优先获取,多多益善,从不设限。

折扣力度大,组合售卖,加赠商品,限时活动,附赠礼品,累积积分等都是迎合贪欲手段

3.2.6、存在感心理

人们总盼望得到赞赏和关注。一旦获得肯定,内心便会感到十分高兴,这既是对个体价值的确认,也让体验者感受到自身受到重视。

特色化支持,顾客深度交流,专属化商品,网络平台传播(感受),高级会员权益,叙事式推广(人与物的经历),权威人士联动,品牌团体协作等都是满足归属感需求

3.2.7、名片效应

借助揭示与受众的共通点来提升信赖感并扩大个人魅力。发掘彼此的相似之处,向受众表明彼此属于同一群体,从而获得他们的信任,减少他们的防备心理。

相似的人生观,源自同一文化圈,某某课程的同窗之谊等,都是为了借助标签效应,提升认同感。

3.3、行为驱动心理

3.3.1、猎奇心理

人们对于不熟悉事物的探究欲。没接触过的物件,最能引起关注,这就是新奇感,对于不了解的事物,总是抱有探究心,从个人认知层面看,只要不觉得有风险,就会自然地倾向于去了解。

营造神秘氛围,强调特别之处,发售限定物品,透露非公开情报,实施探寻式宣传,将文化特色融入商品,开展跨界联合,呈现科技新知等,都是为了投合猎奇心态,满足探究欲望。

3.3.2、即时反馈心理

人们盼望立刻见到自身行动的成效,玩游戏时,每当点一下,金币数目就会增加,这就是即时回应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情绪会变得很愉悦,由于获得了成果。

参与式宣传,数据收集与意见征集,实时交流平台,意见反馈机制,更新推送信息,即时促销活动,进展指示与达成标记,即时客户评价等,都是为了顺应即时响应心理。

3.3.3、成就感心理

达成某个目标时感受到的愉悦,投入了诸多心力,战胜了重重阻碍,最终解决了难题,由此产生的就是欣慰,这种欣慰程度各异,却无损其欣慰本质

成就目标的制定,进展的直观呈现,难点的克服与回报,层级的划分和荣誉的授予,意见的交流与信息的互通,杰出事迹的展示,量身定制的荣誉等,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成就感的需求

3.3.4、攀比心理

人们总爱拿自己和旁人做对比,又总想着要胜过对方。这种比较是人的本性,没谁愿意落后于人,人人都想显得比别人强,为了显得比别人强,人们会乐意承担各种代价。

地位标识性物品,限量发售及难得之物,奢华生活形态彰显,名人背书商品,顾客反馈与社交凭证物品,使用后达成感展示等,均是为了顺应比较心态

3.3.5、慕强心理

人们往往倾向于敬仰或效仿强者,一个体魄强健的人会吸引众多仰慕者,追随者,大家普遍渴望在社交中占据上风,与出类拔萃者联手,向卓越者付费,常见的表现方式就是展示力量,让旁人知晓自己能力出众。

知名人士背书,显著成果佐证,行业标杆形象确立,精湛技艺凸显,卓越品质营造,发展前景昭示,核心优势呈现,辉煌履历彰显等都是为了迎合人们崇尚卓越的心态

3.3.6、捷径心理

人们总想找到简便的解决之道。走捷径虽不妥当,可大家还是渴望这样做,纵然明白这样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也依然会冒险尝试。为用户开辟一条便捷通道,便是极好的产品,但条件是你必须能够兑现。

便捷设备,迅速搞定,固定流程,托管服务等形式都是为了迎合快速需求。

3.4、决策心理

3.4.1、损失厌恶心理

人们对失去的感知力度,远超过对同等得到的好感程度,人们不介意没有某样东西,却无法忍受失去已有之物,在商业推广中,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让顾客产生将要失去的紧迫感,进而促使他们迅速做出决定,进行非理性的购买行为。

短期体验,限定数量,折扣活动将很快终止,这些策略都是为了利用人们害怕错失的心态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