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课程】用科学照亮孩子的未来——六年级科学小实验期末盘点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32

[id_1890799[id_1045095331]9]

实验材料:

土豆、生姜、大蒜、碘酒1瓶、小刀1把、滴管1个。

[id_2038358860]

(1)用小刀分别切一片土豆片、生姜片、大蒜片。

(2)用滴管吸取少量碘酒溶液。

[id_437808966]

(4)观察土豆片、生姜片、大蒜片的颜色变化情况。

碘与淀粉作用时会呈现蓝色,这主要是因为两者形成了包合物。我们常借助这一现象来检测物质里是否含有淀粉成分。根据实验观察,土豆和生姜里淀粉含量很高,相比之下,大蒜中淀粉含量极少。

科学小实验_非牛顿流体实验_非牛顿流体生活应用

实验二:非牛顿流体小实验

02

实验材料:

玉米淀粉,水,盘子

实验步骤:

在盘子里面放入大约五十克淀粉,再倒入大约二十克水,把水逐渐加入到淀粉中,静置片刻,让它们彻底混合均匀。

混合均匀后轻轻颠动容器,液面不见显著晃动,表明非牛顿液体制备完成。可根据需要适量增减水和淀粉。

用手掌迅速拍打液体表层,然后以指头轻柔地拨动液体,体会其弹性差异。

原理解释:

这种流体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表面受力时会变硬,表现出固体特征。表面不受力时则非常柔软,类似液体。玉米粉与水混合密度很大,细小颗粒均匀悬浮在液体里。敲击时,压力会平均分散到每个颗粒上,让人感觉像在击打墙壁。

实际应用:

当前地球上部分先进液体防弹衣,已开始运用非牛顿流体进行制造——日常穿着时具备柔软特性,一旦遭遇子弹或弹片冲击,能够即刻硬化,展现出卓越的防护能力。还有许多非牛顿流体的类型,数量极多,非一人所能完全掌握,比如除了糊状物和橡胶糖外,还有番茄液体、苹果混合物、马铃薯混合物、融化的甜食、糖分很高的液体、牛奶制品、蛋白液体,以及鱼肉碎料、肉类碎料等所有这类食品材料。

实验三:弹跳的泡泡小实验

03

实验材料:

三个量杯,一根搅拌棒,一些白糖,适量洗洁精,若干清水,一个毛根,一块毛巾或者一副手套

实验步骤:

先往一个量杯里倒入两汤匙糖,再倒入两汤匙水,把它们搅拌均匀,接着再拿一个量杯,往里面加入四汤匙洗洁精。

把白糖跟清水液倒进放有洗洁精的量杯,使劲搅拌,泡泡水就配制成功了。

用细藤条编织一个带柄的环状物,同时将抹布摊放在手心或者戴上软布手套。

用细长的植物茎在空中制造一个气球,用柔软的布轻轻承托气球,气球没有破裂又重新弹动了。

科学原理:

泡泡的表层由水,白糖和洗涤剂组成,十分有弹性并且容易改变形状,当它掉在毛质材料上时,能够停留在上面而不会破掉。

科学小实验_非牛顿流体生活应用_非牛顿流体实验

实验四:自动行驶的小纸船实验

非牛顿流体生活应用_非牛顿流体实验_科学小实验

04

实验材料:

水盆、棉签、洗洁精、彩纸、笔、剪刀

实验步骤:

1.在彩纸上面画一个小船并且裁剪下来

2.沿着两边的线折以下(像羽翼一样)

3.在船的尾部涂一些洗洁精。

4将纸船放入水盆观察现象。

实验原理:

洗洁精里含有一种成分叫表面活性剂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这种物质与水关系密切,一旦接触水面就会立刻与水融合,从而削弱水的表面张力,当洗洁精从纸船尾部的尖端滴入水中时,会对纸船产生一个向前的推力,使小船得以移动。

实验五:鸡蛋站立小实验

05

实验材料:

准备鸡蛋2个、白砂糖少许、食盐少许。

实验步骤:

(1)尝试直接将鸡蛋竖直立在桌面上。

在桌面上少量散布白砂糖,让鸡蛋的一端紧贴这些糖粒,同时持续变换鸡蛋的平衡点,注意其形态变化。

(3)将鸡蛋周边多余的白砂糖吹跑,并观察鸡蛋的状态。

用更细的盐粒替换掉大块的白糖,接着再进行第2步和第3步,同时注意观察蛋的状态。

科学原理:

鸡蛋底部同桌面上的白糖晶体或食盐晶体相互嵌合,构成一个结实的支撑架,等于扩展了鸡蛋与桌面的接触范围,并且整个接触区保持水平位置。鸡蛋的质心与这个支撑架的旋转中心位于一条垂直线上,所以鸡蛋能够直立于桌面而不会倒下。

非牛顿流体实验_科学小实验_非牛顿流体生活应用

孩子们动手做实验时,既动用双手也运用大脑,借助观察到的现象探究事物的根本,在惊喜的发现中深刻体会到科学带来的奇妙吸引力。这样一点一滴、逐步深入,先前种下的独特科学萌芽逐渐成长,最终收获累累硕果。

实验六:漂浮的胡萝卜实验

06

实验材料:

胡萝卜,一根吸管,两个装满水的杯子。

实验步骤:

1.将胡萝卜放入其中一个杯子里观察胡萝卜的沉浮现象。

把带有三支吸管的胡萝卜,移到另一个容器里,然后继续观察这个胡萝卜是会上浮还是下沉的情况。

借助胡萝卜的上下移动现象,开始研究浮力的基本原理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这能引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实验原理:

胡萝卜的分量超过水,因此会落入水底。加入吸管之后,吸管与胡萝卜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此时受到的托力变大。因此能够漂在水面上。

科学小实验_非牛顿流体生活应用_非牛顿流体实验

科学小实验_非牛顿流体生活应用_非牛顿流体实验

实验七:自动沉浮的纽扣小实验

07

实验过程:

①倒大半杯碳酸汽水;

②将纽扣投进汽水里,慢慢沉低;

③静置两分钟,纽扣浮上来了;

④纽扣开始自动沉浮了。

实验原理:

小圆片掉入含气饮料中,饮料里的气体迅速汇集到它的表层,产生的向上推力逐渐增大,当这个推力超过小圆片自身的重量时,它便开始缓缓上浮,看起来像是自行浮出了液面。当抵达液面时,二氧化碳会从液体中逸出,进入大气层,小扣子所受的液体向上推力随之减弱,它便重新掉落到底部,由于二氧化碳的持续聚集与散逸,这一过程会不断循环,只要精确控制小扣子升降的时机,就能如同施展戏法般控制它的沉浮状态。

非牛顿流体实验_科学小实验_非牛顿流体生活应用

实验八:牙签倍力桥小实验

08

实验材料:

牙签12根,一个圆柱形物体。

实验步骤:

1. 用牙签交叉搭建出“井”字结构。

2.搭建两组相同的“井”字结构。

3.将两组“井”字结构彼此架在对方,形成一座桥状结构。

4.尝试将其他物品架在“牙签桥”上,观察牙签的承重能力。

实验原理:

经过之前的测试我们了解到,一旦将牙签相互交错拼建成两组“井”字形构造,并且让它们相互搭接构成一座“牙签桥”,那么原本就松散易折的牙签,竟然能够承担起远超自身十几倍的负荷。

“倍力桥”由英国工程师Donald Bailey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旨在应对军队过河难题,它是一种人工搭建的便桥,能够通过预先制作的钢架快速搭建完成。倍力桥的独特构造,能够将桥面承受的局部且强大的力,分散传递至桥梁其他区域,犹如石拱桥的石材会将压力向下方、外侧传递给邻近的石材,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因而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科学小实验_非牛顿流体实验_非牛顿流体生活应用

实验九:米粒的力量小实验

09

实验材料:

米、筷子、窄口瓶。

实验步骤:

1.把米装在瓶子里,直到装满为止;

2.将米粒用力压实;

3.将筷子竖直插入米中,直至瓶子底部;

4.握住筷子顶端提起来,并观察瓶子发生的现象。

实验原理:

瓶口、米粒和筷子接触的部分并非完全平整,因此它们相互之间会产生阻力。米粒在挤压下变得紧密,这种阻力使得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彼此不再滑动。当对整体施加向上的牵引力时开yun体育app官网网页登录入口,就能将整个米瓶提离地面。

非牛顿流体实验_科学小实验_非牛顿流体生活应用

实验十:纸杯电话小实验

10

实验材料:

2个纸杯、毛线(6米左右)、削尖的铅笔;

实验步骤:

1、用铅笔的笔尖在两个杯子的底部各戳一个小孔。

绳子的两头分别从两个纸杯中穿过,在杯子里面系上一个扣,把它牢靠地固定住。

成年人握住一个容器,对着里面发声,小孩子手里有另一个容器,就能听见,这很奇妙。

实验原理:

通话时,声音使空气产生波动,波动会沿着拉紧的线传递,这样对方就能听见。这个游戏的诀窍,首先是线必须绷得牢固,不能有松弛;其次是线的距离,不宜过长。

科学小实验_非牛顿流体生活应用_非牛顿流体实验

江水向东奔流,新的水流持续不断。太阳沉落西山,清晨的光芒依然明亮。春天花朵凋谢后又重新繁盛,秋天草叶变黄后便宣告结束。自然界的运行永不停歇,周而复始的规律没有尽头。人类存在于广阔的天地之间,年轻时要奋发图强!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需要提供持续丰富的知识滋养,在充裕的滋养之下,一定会结出最优异的成果。

非牛顿流体生活应用_科学小实验_非牛顿流体实验

以理性之光启迪孩子的当下与将来,在我们倾心付出之后,需要沉静下来共同守望!

文 稿:刘淑萍

审 稿:刘 丽

编 辑:赵红英

五常市实验小学

百年实小

大家实小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