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格尼克效应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7

相比成功,失败往往更令人印象深刻。

以日常观察为证,与顺遂的恋情相比,情路坎坷的感受往往更为刻骨铭心。

人类的心理竟是如此不可思议。

这种情形在心理领域称作“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契可尼效应)”(Zeigarnik effect)。

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就人类记忆问题提出了一个看法,认为未完成的工作,或者被迫中止的工作,往往比圆满结束的工作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苏联心理学家布尔玛·蔡格尼克进行了相关实验,证实了勒温先生提出的那个设想,因为这个效应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所以也叫做“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这种被称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的现象,带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意味,可能会让不少人望而生畏,觉得它根本无从实践。不过,实际上,当代社会里,有许多宣传技巧都在暗中运用这一规律。

例如,电视连续剧。

每一集都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所以,观众们总是翘首以盼下一集的到来。

互联网新闻网站的手法也与其相似。

一旦遇到诸如“某某知名艺人首度传出恋情内幕!另一方是……”之类的字眼,大家总会情不自禁地按下鼠标,想要探究事件的后续发展。

互联网广告亦是如此。

一旦看见诸如“无需锻炼,无需控制伙食,轻易减重10公斤!令人咋舌的瘦身技巧是……”的布告,大家总会情不自禁地加以点击。

简单来讲,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就是指借助后续吸引力,使人产生完成动力的记忆现象。

依照理性审视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一旦承担起务必达成的使命,个体无不显现出或多或少的焦灼情绪。但只要目标得以实现,那种心神不宁的感觉即刻烟消云散。届时,人们往往淡忘了已经做好的事情。

正因为存在“忘却”的现象,所以人们才能不断挑战全新的任务。

对人生而言,“忘却”至关重要。

然而,“遗忘”也潜藏难点。换个角度讲,“只要任务未完成,就无法真正遗忘”。大脑也有直率的一面,不论好坏,都难以忘记“未了结的事情”。所以,与顺遂的恋情相比,失恋的感受往往更令人难以忘怀。

这个道理会让很多人豁然开朗。蔡格尼克记忆效应现在还是现代广告中常用的技巧,它的实验证明最早能追溯到八十年前。

那个时期开展了一项广为人知的测试,测试里,受试者被划分成两个单元,必须从事捏制泥塑、拆解组合图块之类的简易活动。

A组需要完整地做完所有工作,B组刚结束一项工作,就被要求开始另一项工作。

全部任务结束之际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向两组成员了解各自执行了哪些工作。数据显示:持续未遭打断的A组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其成功记忆的任务数,大约是时常被中断的B组的两倍。

另外还做了有关“未完成图形”和“完成图形”的感知测试。测试显示:与“完成图形”相比,“未完成图形”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确实,这就是如何保持恒心的关键所在。人们常常在任务完成时结束一天的工作。随后,第二天又会照搬前一天的行事方式。这种模式容易让工作变得单调乏味,同时也会阻碍大脑释放多巴胺。

所以,我们应当选择一种含糊其辞的收尾方法,有意识地中断任务。这样做能够激发想要继续做完的冲动,第二天完成任务的满足感会变成大脑的奖赏,刺激多巴胺的释放,进而带来快乐。

而这种幸福感将成为“持之以恒”的重要驱动力。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