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防沉迷仍有“漏网之鱼”

频道:游戏专题 日期: 浏览:4

自“最严防沉迷新规”实施至今,众多游戏企业纷纷采纳了多项管理手段。但记者经过调查发现,仍有部分商家未受此规定约束。有的商家推出了“一键启动”的游戏内容,使得未成年人得以轻易规避实名验证,无限制地畅游其中。更有商家售卖所谓的“虚拟实名”账号,用户更换绑定后,甚至能够进行充值消费。

游戏专题推荐_最严防沉迷新规 游戏实名认证绕过 _ 游戏账号租售服务 未成年人

现象

部分游戏无需实名即可开玩

孩子一到家便沉迷于游戏,这让家长们感到十分困扰……在社交平台上,一位家长如此倾诉,此情此景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强烈共鸣。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我国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21年便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管理,切实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告》。依据此“最严格防沉迷规定”kaiyun全站app登录入口,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的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并且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以及法定节假日每天的20点到21点期间,向未成年人提供一小时的网络游戏服务,而在其他时段,不得以任何方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尽管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但仍有一些“漏网之鱼”存在。在搜索引擎上,可以发现诸多推荐游戏声称“无需实名即可游玩”。虽然这些推荐大多只是用于吸引流量的广告,玩家下载后仍需进行实名认证才能开始游戏,但仍有部分网站搜集并提供了这些游戏的下载链接。

记者随机挑选了其中几款游戏进行下载,发现其中一些无法成功安装,而另一些则能够顺利运行。经过仔细观察,发现那些可以无障碍游玩的游戏大多采用英文界面,且在游戏过程中并未出现实名认证的提示信息。而在应用商店里,这些游戏对应的国内版本通常都需要进行实名认证的程序。

在一家游戏平台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记者浏览专题列表时发现,多款小游戏均标注了“无需注册即可畅玩”、“一键开启乐趣”等吸引人的宣传语。记者以未实名验证的账户随意挑选了两款游戏进行下载,启动后并未被要求完成实名认证,亦无需登录账户,便顺利进入了游戏界面。

在搜索结果中,发现了一款名为“即玩即乐,无需安装”的在线小游戏网站。记者登录该平台后,发现游戏种类丰富,数量超过数百款。网页设计采用了许多卡通元素,充满童趣,对孩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无需下载即可轻松上手,游戏操作简便至极。记者随机点击了一幅卡通图片,便轻松进入了游戏世界,平台并未提示需要完成实名认证。记者发现,这些游戏中并无购物消费的环节,然而若要提升角色的“能力”或是“装备”,就必须观看广告。这些广告内容种类繁多,却缺乏有效监管,甚至有时会跳转至含有色情内容的网页。

快速下载,轻松安装;“无需他人协助,畅玩游戏”……众多电商平台上的商家纷纷上架了丰富的游戏资源,声称“超10000款游戏,应有尽有,有需求可直接咨询客服”。

记者向客服咨询是否需要进行实名认证,客服回应表示无需,随后发送了压缩教程的链接,并补充道:“本店对游戏进行了重新压缩和封装,实现一键自动安装,确保无病毒无广告,安装完成后即可长期免费游玩。”

调查

租号买号竟能畅玩充值消费

众多游戏之中,那些无需实名认证即可游玩的,大多是“小游戏”或是受限于地区的“海外版”。对这些孩子而言,更具吸引力的往往是那些交互性高、设有“抽奖”功能的国内网络游戏。若想尽情享受这些游戏,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在未成年人群中,有众多人选择租赁账号以规避实名认证的要求。据记者调查,之前在租号平台上,每小时仅需花费几分钱便可租得游戏账号,而且出租方还提供“解除异地限制”“破解人脸识别”等附加服务。然而,记者最近在登录多个租号平台时发现,这些平台目前已普遍引入实名认证机制,未成年人在租用账号时将面临一定的约束。

在部分网络购物平台及二手交易网站上,部分商家公然销售游戏账户。一旦未成年人利用已验证的账号进行交易,便能够轻松地开启游戏。

苹果版游戏账号选豪华,安卓版则选黄金;“首发账号、自行抽取账号、组合账号”等多样选择;“更换绑定后无后顾之忧,售后服务保障到位”……记者在一手游工作室发现,某款游戏账号销量已突破一万,便向客服咨询该账号是否需实名认证,客服回应“已实现虚拟实名”。在商品介绍中,记者还注意到“售后无忧”一栏,明确指出“所有账号均已完成实名认证(虚拟实名认证不可更改)”。

在页面下方,记者留意到一条消费提示:“请先确认资源无误,若确认无误,再联系客服进行换绑。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平台的规定,购买网络游戏类产品需达到18岁。平台明令禁止商家向未成年人销售此类商品,并严格禁止未成年人进行购买。”

在购买环节,商家并未核实购买者是否未成年。支付18.8元之后,记者顺利获得了客服提供的账户及密码等详细信息,并成功登录了账户。浏览个人资料时,记者发现实名认证一栏显示“实名认证已通过”,但认证信息中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并非记者本人。

正因为获得了这种认证,该账号在运营过程中畅通无阻。即便操作者尚未成年,也能享受到全天候的无限游戏体验。

未能完成绑定操作,请勿进行充值!本平台仅对游戏账号本身负责,对于游戏内的充值行为概不负责。请记者按照指示进行手机号更换,并点击“获取验证码”。不久,客服便发送了六位数的验证码。输入验证码后,记者即可更换手机号码。客服告知,完成换绑后即可进行充值。

在“商城”内,记者观察到,钻石的售价跨度较大,从6元到648元均有。点击相关链接后,消费者可选择使用微信或支付宝进行直接购买。

风险

有网友主动兜售身份证信息

游戏账号租赁与销售服务是否可向未成年人开放?据记者调查,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商需借助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等手段核实用户真实身份。同时,网络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账号租赁与销售服务。

实际上,交易游戏账号领域依然是诈骗案件的高发区。北京反诈平台曾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警示,指出不法分子通过游戏平台的聊天功能以及社交软件中的游戏社群,假扮成买家或卖家身份,宣称可以购买或出售游戏账号、装备和收藏品,并利用“价格高昂、价格低廉、第三方平台担保”等诱饵,诱导受害者访问虚假的交易网站进行交易,或者直接诱骗受害者进行转账操作。

除了租赁账号、购买账号之外,部分未成年人士还选择了借用成年人的身份证信息来注册游戏账户,并借此完成了实名验证的程序。

社交平台上,一位博主提出了关于“小学生如何优化实名认证以进行游戏”的问题。评论区中,有网民直接分享了一张包含20余位成年人姓名与身份证号的图表。“这是通缉犯的信息吗?”“这样的信息真的能用吗?”“我不清楚,我只是找到了这些信息……”众多网民就此图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记者发现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网络上广泛传播的身份证资料,因使用频率过高,在尝试注册游戏时,用户会遭遇“实名信息绑定数量已超限”的提示,导致无法完成注册。对此情况,部分网友开始公开出售身份证信息,声称“只需2元,无风险,确保已成年”“仅需1元,先付款后提供”。

这种行为是否能够被接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相关条款,若有人擅自使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或是利用伪造的身份证,公安机关将对其处以两百元以上至一千元以下的罚款,亦或实施十日以下的行政拘留。若行为人因此获得非法所得,其违法所得将被没收。而对于那些从事犯罪活动的人,还将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记者观察到,由于众多网络游戏并未强制实施人脸验证,部分未成年玩家通过搜集到的成年人身份证资料,轻易地完成了实名注册。即便是在游戏内进行消费,也无需进行额外的身份核实。

注册游戏账号若依赖他人信息,玩家可能遭遇何种风险?记者向一家游戏企业客服进行了咨询,对方回应称,此举可能导致账号所有权争议,处理相关纠纷时较为复杂。例如,若账号不幸被他人盗用,玩家需提交包括身份证照片在内的有效身份证明,若无法提供,则无法恢复账号。

本报记者 宗媛媛 莫凡 文

宋溪 插图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