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波那契数列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9

简介

斐波那契,亦称比萨的列奥纳多,生于约1175年,卒于约1250年,他是意大利的一位著名数学家。他因揭示了斐波那契数列这一数学现象而享誉全球。

斐波那契数列生活应用_斐波那契生平及贡献_斐波那契数列起源

生平

斐波那契,这位数学巨匠,诞生于1175年开yun体育app官网网页登录入口,他的家乡是比萨,1250年离世。他开创了欧洲对印度与阿拉伯数学理论的研究先河。因他成功解决了兔子繁殖问题,斐波那契数列因此得名“兔子数列”。此外,他还为欧洲数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引入了阿拉伯数字,从而摒弃了繁琐的罗马计数法。

家庭

Guilielmo,即斐波那契的父亲,他有一个昵称叫做Bonacci,这个名字寓意着美好、自然或简单。因此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他的儿子列奥纳多便以斐波那契为名,这个名字的意思是Bonacci的儿子。威廉身为商人,活跃于北非地区,现今的阿尔及利亚贝贾亚;与此同时,年轻的列奥纳多已开始辅佐父亲,并在此过程中掌握了阿拉伯数字的使用。

代表作品

《Liber Abaci》(计算之书,1202年)。

《几何实践》(1220年出版)。

《Flos》这部著作(1225年出版),其中所探讨的由帕勒莫的约翰尼斯提出的疑问的解答。

《平方数书》中涉及丢番图方程的问题,即包含丢番图方程的问题。

《Di minor guisa》(关于商业运算;己佚)

《几何原本》第十卷的注释(已佚)

拉丁文代表著作《珠算原理》

主要成就

斐波那契成为西方首位研究斐波那契数列的学者,同时他将现代书写数和乘数的位值表示法体系带到了欧洲。在他的1202年所著的《计算之书》中,收录了希腊、埃及、阿拉伯、印度以及中国的数学知识。

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在其著作《计算之书》中,探讨了一个关于理想假设下兔子繁殖速度的问题,并亲自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求解。根据他的计算,每一代兔子的数量构成一个特定的数列,即斐波那契数列。然而,列奥纳多并非第一个提及这个数列的数学家,实际上,这个数列最早在6世纪时就被印度数学家所发现。但由于列奥纳多的推广,西方世界才得以了解这一数列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斐波那契数列的显著特征在于其任意一个数均为前两个数的相加。序列的起始两项为0和1,以下是该数列的前若干项:零、一、一、二、三、五、八、十三、二十一、三十四、五十五、八十九、一百四十四、二百三十三、三百七十七、六百一十、九百八十七……

斐波那契数列数值不断上升时,其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会逐渐趋近于黄金比例,这一比例的近似数值为1比1.618,亦或是0.618比1。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