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讲堂在青举行 探讨纳米技术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40

半岛网于7月12日传来信息,今日上午,山东省科协、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技厅以及山东省卫计委共同发起,并由青岛理工大学负责执行的第二十届山东科学大讲堂活动,在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

李宗津教授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国家科技部973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同时也是美国ACI协会的终身成就奖得主,受澳门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工程系的邀请,莅临我校进行了主题为“建筑材料环境友好教育——纳米技术在混凝土材料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此次讲座由学科工作办公室的常务副主任金祖权负责主持。来自我校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研究生以及本科生等共计200余人参与了此次讲座。

山东科学大讲堂 纳米技术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李宗津教授建筑材料讲座_纳米技术生活应用

李宗津教授

山东科学大讲堂 纳米技术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李宗津教授建筑材料讲座_纳米技术生活应用

山东科学大讲堂

金祖权在致辞中热烈欢迎李宗津教授莅临我校进行讲座,并对我校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科进展及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简要阐述。他指出kaiyun.ccm,青岛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城市节点,其新机场、铁路、地铁以及海底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建筑材料的支撑。同时,建筑材料的大量应用及其后期可能出现的失效和废弃,将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李宗津教授的讲座使得师生们对建筑材料有了全新的理解,这一变化不仅将为青岛理工大学的各个相关学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为青岛的整体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在讲座上,李宗津教授以科普为切入点,结合他负责的研究项目,对我国建筑材料在大量使用、消耗和废弃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他强调,我国存在“基础设施更新迅速、建筑材料使用量巨大、废弃比例较高”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对环境保护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将适量的纳米颗粒(诸如二氧化硅、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掺入混凝土之中,制得的高弹性模量混凝土,其性能得以显著增强,且其使用寿命亦有所延长。李宗津教授在阐述如何运用纳米技术提升建筑材料的力学特性时,既深入又浅显易懂,从高弹性模量混凝土和纳米涂层两个角度进行了详细讲解,旨在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在介绍纳米涂层的过程中,李宗津教授重点阐述了无机反射性隔热材料。当这种涂层被喷洒在建筑物的外墙上,能有效帮助室内维持一个较为舒适的温度。而若将其应用于室内墙面,得益于纳米涂层的反射特性,夜晚仅需少量电能即可实现与白天相同的亮度,节能效果高达40%。在讲座的尾声,李宗津教授与青年教师及同学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他深情地提醒大家,务必确立崇高的志向和稳固的信念,并且要坚定信心,注重培育勤勉和奋斗的品质,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的机会便会显现。

李宗津教授的讲座条理井然,深入浅出,观点鲜明突出。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此次讲座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建筑原材料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研发新材料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讲座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科研热情。

山东科学大讲堂是由山东省科协、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技厅以及山东省卫计委共同承办的,其活动主题紧扣当前民众关心的重大科技议题、社会科技热点、科学家感人事迹、科普重点以及科普知识等广泛话题和领域。该讲堂的内容设计充分展现了科学的严谨性、社会的相关性、知识的丰富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李宗津教授,澳门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工程系之教授,国家科技部973计划的首席科学家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荣获美国ACI协会的终身成就奖,担任博士生导师,是美国混凝土学会(ACI)中国分会的创始人及主席,同时也是ISO TC 71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委员会的成员,以及欧洲混凝土结构防火设计Fib工作组的一员。此外,他还是香港工程师协会材料分会的委员,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委员,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副主席,以及先进建筑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主席。在学术期刊方面,李教授担任《Journal of Cement, Concrete and Composite》等国际知名期刊的编委。拥有二十余年建筑材料及高性能材料研发背景,我长期致力于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在混凝土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我担任首席科学家,负责国家973项目“环境友好现代混凝土的基础研究”。

青岛理工大学作为承办方,具备显著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科研开发实力,其多学科融合发展,已在海洋环境混凝土及防腐材料、水污染治理及废水资源化、大型钢结构建筑抗震性能、大型地下工程及灾害防控、冶金节能减碳生产技术与设备、城市公共安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热泵技术等多个研究领域确立了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土木工程领域在山东省荣获首批“一流学科”称号,“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亦成功入选国家“111”计划。凭借学科的特色与优势,该校持续增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地方经济建设的贡献力度,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在我国关键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通讯员 胡晓霞 曹玉洁 记者 游潇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