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内推”赚近百万?揭秘大厂内推“生意经”

频道:社交专题 日期: 浏览:13

近期朋友圈频繁出现招聘信息,或许与“金九银十”临近有关。

我琢磨我这些朋友都不是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怎么会对企业招募那么卖力呢?

后来我在脉脉上注意到两条动态,一则是说在滴滴通过内部推荐招两个人,等于免费赚了一个月薪水,另一则是某位在虾皮的朋友靠内部推荐达到了经济独立。

出于探究,我进行了一番了解,发觉知名企业内部推荐确实是一种利润丰厚的业务,

“大厂内推”,一条暴利产业链

人才推荐,基本上,就是经由企业职员,将应聘者的履历资料直接递交给人力资源部门或相关主管。(部分企业还会因此省去笔试环节)

对于那些增长迅速且人员紧缺的在线企业而言,通过内部推荐能够加快招募进程,同时有效降低选拔所需耗费的资源。

正因如此,不少互联网公司愿意付出大价钱鼓励员工内推。

为了获取回报,众多知名企业工作者将内部推荐视作一种“交易”来推进,并且逐步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内部推荐服务网络”……

1)各大平台精准引流

想内推成功,首先要有人。人从哪来呢?

光靠自己身边的熟人肯定是不够的,还要从各个社交平台上引流。

① 招聘求职平台:Boss 直聘

如今,众多知名企业的工作者,常在 Boss直聘平台自行公布内部招聘职位。

一般而言,多数人认为,此类求职网站在发布职位信息前,企业需要通过审核验证。

为什么他们作为员工也能发布呢?

这是特殊情况,Boss直聘允许员工在平台上自行公布工作机会。

我特意又做了一次验证,发现步骤相当简便,只要用公司邮箱确认就行;两分钟之后,我就获得了发布职位的权力(不过紧接着就被新到的招聘人员给禁止了)。

所以,在Boss直聘平台,能够发现许多“内部推荐”“优先招聘”的职位。

这些职位发布后,能够直接挂靠在知名企业名下,而那些大公司本身就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因此,进行内部推荐的人只需要静待有需要的人主动前来咨询即可。

这也就是所谓的“躺着也把钱挣了”。

同时,部分知名企业的工作人员,也会将官方网站的职位信息网址,放置在“工作内容介绍部分”( Boss直聘平台用来展示职位信息的那个位置)

内推者若觉得简历不符,会建议求职者浏览“岗位总览”(企业官网所有职位汇总),确认有无更匹配的职位,从而进行再次申请。

② 社交平台:公众号、小红书、知乎

各类社交平台,例如公众号、小红书、知乎,同样吸引大量用户聚集,它们也是许多人获取关注量的重要渠道。

诸如字节公司里鼎鼎大名的“内推达人”,担任算法工程师职务的陈嘉闽,其核心活动区域在于公众号“内推熊”。

他另外创建了两个账号,一个是@校招实习熊,专门分享校招信息,另一个是@面经熊,专门整理大厂面试经验,这两个账号之间会互相推荐用户。

借助公众号,@陈嘉闽在两年的时间里介绍了超过一千一百人,从中赚取了数十万元,甚至他的形象还出现在了字节跳动官网的秋季招聘宣传片中。

字节2020秋招宣传片中的@陈嘉闽

公众号以外,小红书这个以“种草”闻名的社区,也是内部推荐的关键渠道,通过在小红书查找“内推”相关词句,能够看到大量点赞数很高的帖子,

这些笔记里面,多数是个人整理的实用资料和机构介绍,还附上了自己的识别码;有些更直接,会把内部推荐网址变成识别码,贴在封面用来吸引关注。

在知乎,来自知名企业的内部推荐非常普遍。涉及百度、阿里、腾讯等大公司的提问,其回答里经常会出现若干个内部推荐链接。

在整理信息资料过程中了解到kaiyun.ccm,最令人惊讶的情况是关于阅读量达到35W的帖子,在总共78条回复里,仅有4条回复没有提及内部推荐码。

另有一位字节跳动职员仅回复了“与我沟通”,竟然收获了七个赞。

③ 职场交流平台:脉脉等职场人社区

脉脉具备 Boss 直聘相似的优点,员工分享的信息能够与企业账号关联,借此为企业吸引关注者。

只要进入企业官方网站,该机构的成员信息也会被包含在内;而且成员信息下面会附带该机构的标签。所以,在脉脉平台上,我也接触到了大量内部推荐信息。

脉脉的动态信息按照时间顺序展示,这种方式更利于寻找紧急招聘的职位,求职者能够优先获取最新的职位空缺,通过内部推荐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

2)用“服务”做留存,提高内推成功率

为啥做个内推,也要做留存呢?

主要是为了积累众多有才能的人,即使目前没有相应的职位,将来或许会出现机会呢。

① 用公众号沉淀流量

现在,大部分内推生意,都会用公众号来承接流量。

我考察了几个通过内部推荐关注的公众号的初始问候语,了解到@陈嘉闽之所以擅长做内推,是有缘由的——他的公众号欢迎信息最为完备,总共包含六个部分。

当我通过二维码添加到个人号后,我再一次被内容刷屏了。

事实上,信息过载在管理活动中向来是忌讳的,不过依据@陈嘉闽 提出的情况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内推熊 原本一直由他独立负责相关事务。

同时传送多种资讯,使用者能够自行挑选有用内容,显著减少了@内推熊与使用者之间的交流开销。

② 群内提供服务

加入@内推熊的群组之后,我注意到,即便@陈嘉闽是唯一的成员,他依然会对这个社群开展一些管理活动。

在他的社群之中,每天都有相关文章被分享到群里,同时也有工作机会信息在群内传播。

另一方面,群里还会有@陈嘉闽本人的“及时答疑”。

即便有人私下向他咨询,他也会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解答,因此他几乎把所有空闲时段都用在了回答疑问上。(这样也能获得一些劳动报酬)

此外,我也在脉脉上得知,部分内推群组里竟然会附赠“无偿修改履历”项目,相当尽力。

③ 精细化调整内推岗位比例

除了积累和互动支持,@内推熊还会开展细致化管理,周期性地对自己的客户实施意见征询。

这份调查问卷,本质上是他掌握“人物特征”和“诉求状况”的途径,有助于据此优化“推荐岗位分配”,从而提高推荐效果。

这项调查还能让@面经熊(那个经常分享面试经验的账号)优化内容方向,增强公众号的阅读量以及粉丝的喜爱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担任程序员的@陈嘉闽同事,为了推进自己的“内部推荐工作”,特意设计了一个程序,用以完成简历的自动获取与存储,以此提升“兼职效益”。

真·大佬

归纳起来,完善的“知名企业内部推荐体系”完全可以借助管理方法来构建,其关键步骤涵盖:

“大厂内推产业链”,能赚多少钱?

文章开篇提及,有虾皮职员透露,部分人借助内部推荐达成了财务上的完全自由。

但是,做内推生意,到底能赚多少钱呢?

1) 内推赚的钱

为了了解内情,我特意问了一个在字节上班的朋友。

她向我透露,通过内推递交的简历若能获得面试机会,便有一笔奖励可拿;等到正式加入公司开yun体育app官网网页登录入口,又会有另一笔(内推的实习生则没有相应的奖励)。

不过,她不清楚内部推荐奖励的准确数额,因此,我搜寻了B站 @UP主“我是雨蒙蒙”发布的视频内容,

根据她与@陈嘉闽同学的交谈内容,我们了解到,在去年 11 月期间,@陈嘉闽已经通过内部推荐帮助了 600 人,仅依靠奖金就获得了超过 30 万元。

也就是说,内推入职一个人,平均能赚 500 元。

先前,@内推熊主要致力于成功率较大的实习推荐工作,现在已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招聘上,收入水平还将持续提升。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