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普通心理学Chapter3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31

Chapter3:感觉和知觉

我们头脑里感知的景象,是否就是客观存在的真实环境?我们眼中的事物,能否与旁人的视觉体验相吻合?

感觉:一种被激活的感受器创造某种神经信息模式的过程;

知觉:一个为传入大脑的感觉信息赋予意义的心理过程。

关键问题1:刺激是如何变成感觉的?

人的思维并不直接感知外部环境,感知器官会将外界信号转化为神经系统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就是神经传递的信息。

感觉具有的三个属性:

换能:将刺激转变成感觉

阈限:感觉的界限

绝对阈限:产生感觉体验所需的最小物理量

差异界限:需要两个刺激在过半数情形下被准确识别为不同事物的最小物理区别

感知逐渐钝化,是指感觉部件在应对恒定刺激时,其应答强度会逐步减弱。

关键问题2:各种感觉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差异?

各种感知体验的运作机制基本一致,不过它们各自获取的信息类型有所区别,并且会将这些信息发送到大脑中专门负责分析这类信息的特定部位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比如判断是先感知到时钟外形还是先捕捉到钟声,这要看大脑哪个区域先被激活。

视觉:

视杆细胞:夜间可感知微弱光线,但无法精确分辨色彩形成色觉。

视锥细胞:对光进行仔细分辨。

视觉盲区:眼球内部视神经汇聚起始的部位,此处神经纤维密集穿过眼球壁,该区域缺乏感光组织,导致视线通过此处时图像无法被感知。

视觉感知的形成:我们借助眼睛观察事物,但真正形成视觉体验的是大脑的功能。大脑内的视觉皮层特定区域负责处理经由视神经传入的信号,最终生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像。

光线被视网膜吸收的数量决定了明暗程度。波长这种物理因素带来色彩的心理体验,强度这种物理因素带来亮度的心理感受。

听觉:

听觉体验的形成方式,跟视觉感知的生成机制类似,声波必须先转化为神经信号,这些信号再传输到大脑,最终形成听觉感受。

声音的心理学特征:

声音包含两个物理特征:频率和幅度,人的意识会将这两个要素转变为三种听觉体验:音高、音强和音品。声音的幅度决定听觉体验中的音强,声音的频率决定听觉体验中的音高,声音的构成复杂程度决定听觉体验中的音品。

嗅觉:

嗅觉的运作机制:生物学上解释,嗅觉源自鼻腔内产生的化学变化。鼻腔中的气味分子,会与特定的神经细胞上的蛋白质受体产生接触。

嗅觉的生理表现:嗅觉的情绪和记忆都有密切的关系。

味觉:

年纪渐长后,尝鲜的本事会慢慢减弱,对味道的分辨力也会下降,这是感知食物味道差异的能力衰退所致。不过,味觉完全被毁的情况十分罕见,永久失去味觉的现象并不常见。

联觉:

通过多种感官方式来认识这个环境。这种现象关联到大脑里处理各种感觉的部分,这些部分在脑皮层上大多彼此相邻。

关键问题3:感觉和直觉之间有什么关系?

本能为感知提供注解,因此本能是对现实的解读,并非精确的镜像呈现。

感知的作用在于获取环境中的感官数据,接着将这些数据整合成稳固且具备意义的感知对象。

我对感觉和知觉的不同之处有如下认识,感觉是大脑针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某个具体特征所形成的反应,而知觉则是对作用事物的全面了解,也就是大脑在处理感觉信息后所建立的事物认知。关于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感觉是形成知觉的根本依据,是知觉得以产生的基本前提,同时知觉也是感觉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我们对某件事物了解得越周全,越精准kaiyun全站app登录入口,那么我们感知到这件事物的形象也就越发周密和精准。

知觉的过程:在感觉中寻找意义

人的大脑包含两条路径,一条负责识别事物,另一条负责判断方位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前者帮助我们分辨物体属于何种,后者让我们知晓物体所在何处。

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

从上至下的处理方式以理念为主导,即先明白某个对象是什么,然后才能了解它的具体性质;而自下而上的方法以性质为引导,即先掌握该对象的某些特点,然后才能确定它是什么。

意识出现偏差:当思维对特定感知产生错误解读并由此误导自身时。

进一步了解对错觉知识的应用,会让我们对外界的感知更加准确。

看见和相信:

通常人们认为亲眼所见最为可靠,然而这种看法并非总是成立。我们所感知的现实,实际上受到自身感官系统的影响。商界人士、政界人物以及魔术师等群体,都具备巧妙引导他人感官的能力。由此可见,面对各种情况,我们应当避免极端化判断,努力维持一种审慎而中正的态度。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