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漫谈:我着迷于 Instapaper 的一切

频道:社交专题 日期: 浏览:15

日前 Instapaper 推出了重要版本迭代,个人使用该应用也有不短光阴,其极简主义的美学理念,便捷的信息录入方式,以及整洁的文本布局……实在难以明确指出 Instapaper 哪个特质最能令我心动——或许正是它纯粹直接的气质,构成了吸引我的核心要素。

着迷于 Instapaper 的小而美

Instapaper 提供的功能十分基础,它允许用户将网上浏览时未读完的文章暂时储存在该平台内部,待后续有空时再进行阅读。不仅如此,Instapaper 能够完整呈现大部分网络页面的文章主体,且不会插入任何广告或其他影响阅读的元素——这种服务模式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稍后阅读」服务。

Instapaper 界面

事实上 Apple 在2011年的WWDC大会上已经公布过,在所有平台的Safari浏览器中增加了名为「阅读列表」的功能,这个功能同Instapaper提供的服务极为相近,同时 Pocket和Readability这些同类产品也一直在市场上与其展开激烈竞争。但是 Instapaper 似乎并不在意,它无意称霸市场,而是致力于优化阅读感受,打造独具特色的小而精致的平台。

着迷于 Instapaper 的纯净阅读体验

这款社会化新闻应用 Instapaper 的社交属性相当有限,尽管支持将内容直接发布到 Facebook、Twitter、Tumblr 平台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然而对于经常使用朋友圈这类社交圈的用户来说,除了能够表达赞同之外,该应用几乎没有任何其他互动方式可以吸引他们。

当代城市生活里社交平台究竟起什么作用kaiyun全站app登录入口,只要每个人低头瞧瞧自己的手机,便一目了然。不过现实中的社交,显然比线上社交要繁复许多。与真实社交对照,每个社交平台所营造的社交环境,说到底都不能体现你真实的社交境况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并且侵占了宝贵的上网时段和专注力。

纷繁复杂的社交网络包围中的纯净阅读

Instapaper 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它大幅度简化了社交功能,去掉了那些能够提升社交网络互动性的元素,比如社交动态信息,它不包含头像,也没有复杂的个人资料,不会展示状态变化,没有可以展示的粉丝数量,用户无法得知谁关注了自己,也没有必须回应关注的压力。这种社交网络功能的存在,反而让用户把注意力集中到 Instapaper 的内容上。社交活动,应该由专门的社交平台负责。Instapaper 的作用就是让人能够享受宁静的阅读时光。阅读时,分散我们注意力的应该是午后懒洋洋的阳光,而不是需要不断关注社交平台是否有新动态。

着迷于 Instapaper 的字体设计

作为一个饱经设计折腾的人,在初次使用 Instapaper 时,就对其采用的字型表现出了很大关注。

Elena 是 Process Type 公司出品的字体设计作品,该公司是美国知名的独立字体设计机构。Nicole Dotin 是 Process Type 的合伙人之一,Elena 是她就读英国雷丁大学字体设计硕士期间完成的毕业设计。因此它具备雷丁大学毕业生特有的气质:笔触刚劲有力,构造灵活多变,轮廓略显狭窄,搭配恰当的灰调,我认为这是最适合在 Instapaper 上浏览的字体。

Ideal Sans 字体

Lyon出自英美知名独立字体设计机构Commercial Type之手。该字体由设计师Kai Bernau在荷兰皇家美术学院完成学业时设计。Christian Schwartz作为Commercial Type的合伙人,协助其完成了整体设计工作。它原本是印刷字体,因此视觉上虽然结构设计很出色,但是在屏幕上,线条的粗细差异却非常明显,这是以 iPhone 为例的观察结果。而在 iPad 上,它的表现却相当好。Lyon 是我最钟爱的字体之一,它那种中性的风格和清晰的造型正合我意,我甚至还私下买了整个系列。

Ideal Sans和Lyon字体在显示中文时的表现

Tisa是FontFont系列中广受欢迎的字体之一,出自雷丁大学毕业生之手,其设计蕴含着类似Elena的人文气息,笔画粗壮有力,同时以支持多种语言和拥有庞大字库而著称。

Ideal Sans出自美国字体公司H&FJ之手。这套无衬线体制作精良,线条粗细得当,风格充满生机。没有任何值得指责的地方,人们只是喜欢与否。

Instapaper,一个有「感觉」的 App

然而这款操作直白的软件,为何吸引众多用户付费使用?莫非它具备某种过人之处?抱歉,其实并不存在。不过要剖析这一现象,必须先提及广为人知的「马斯洛需求模型」,各类处世宝典也常将此学说作为基础讲解。

马斯洛需求金字塔

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求的五个阶段。一款应用程序备受争议,原因在于人们所处的需求阶段各不相同。哪些应用对应哪些需求层次,暂且不论。以 Instapaper 为例,它最初很好地满足了第四级的自尊需求,换言之,显得相当有面子。这个词完全不含任何负面意思,我们抽烟喝酒看书听音乐,无一不是从「装B」起步,但装着装着就深切感受到其内在精神层面,带给我们无穷的欢乐和满足,这种快乐是旁人永远无法理解的。那么现在,恭喜你,你进入了第五层,即精神层面的需求——Instapaper 实现了这一点,它去除了所有不必要的功能,只专注于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从而与用户的精神需求完美契合,让人使用时感到非常舒适。

Instapaper 的梦想,放轻松

Insatapaper 的缔造者 Marco Arment 同时也是著名微型博客平台 Tumblr 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但目前已不在该平台任职,原因是创建了 Instapaper,一家仅由他担任全职员工的企业。此外,Instapaper 在去年已被另外一家小型公司收购。

Instapaper 最初是 2007 年 Marco 在业余时间编写的一个仅供个人使用的网络工具,之后在 2008 年初向公众开放,随着 Apple 设立 App Store 之后,Instapaper 推出了为 iPhone 设定的专属应用程序(它是最早进入 App Store 的经典应用之一),最终 Marco 决定放弃原有工作,全身心专注于该项目。Marco 声明从未获得过风险投资公司的任何资金支持,因为他自身并不缺乏资源。

也许你脑海里已经冒出了许多许多辞职后专心追求理想,最终大获成功的实例,并且跃跃欲试摩拳擦掌,觉得假如自己有个绝佳的主意,就必须立刻离开那份令人厌烦的差事,全身心去创造一番事业。但是可以确认的是,Mark Zuckerberg 曾中断学业,Facebook 初期并未盈利,Mark Zuckerberg 很快便与 Sean Parker 一同寻求风险投资,甚至递交了首次公开募股的文件,Insatapaper 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路径。Marco 独自一人难以维系跨平台的拓展,Insatapaper 最终被转让出去。我们见识过多少最终落空的案例?拥有理想和构思,其实与创业成功关联不大。

Insatapaper 表示 想要谈论理想时 需要心态平和,他坦言 自己起初 并未指望能影响整个世界,事情原本就很简单,他做所有事情 的目的 都是为了 让你获得 安静的阅读体验。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