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字节再战社交,我认为做不大
各位村民好,我是村长。
当前人们周围,已经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令人激动的网络产品了,即便是近期涌现的模仿元宇宙社交产品,制作也十分平庸,甚至比不上十多年前的种菜游戏。
大致而言,社交产品能够分成五个类型:与熟悉的人互动的,与不认识的人交流的,基于共同爱好的,以玩乐为主的,以及用于商业活动的。
在众多领域之中,每个行业几乎都存在一个主导产品,例如微信、陌陌、soul、脉脉、领英等,它们在各自的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主要功能集中在兴趣交流和社交互动方面。
因此,众多网络企业也纷纷将视线投向了志趣社交这一范畴,进行了诸多探索,其中不乏行业巨头参与其中。
一、微信尝试了,失败了
说到兴趣社交,不得不提到腾讯。
其实腾讯做了两款兴趣社交的产品,也可以叫做功能。
首先,可以通过QQ平台上的兴趣部落来达成目的,其次,也可以借助微信平台上的好物圈(即微信圈子)来实现。
但无论是兴趣部落还是好物圈,都没有摆脱关停的命运。
2021年,服务将近七年之久的兴趣部落停止服务,同年的六月,服务时间尚不到三年的微信圈子,也就是好物圈,也宣告终止运营。
可以说,QQ和微信确实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然而它们始终未能成功发展出以兴趣为导向的社交平台,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二、阿里、字节接力再战
尽管先前出现了诸多折戟沉沙的教训,却依然无法阻挡其他参与者渴望加入并分享利益的脚步。
今年初,阿里巴巴和今日头条相继进入市场,各自推出了基于兴趣的社交应用。
阿里巴巴推出的那个产品名称叫啥,根据当前呈现的信息,它主要关注物品推荐,与微信的物品分享平台早期的方向比较接近,商业交易方面的特征更为明显。
字节推出的产品叫识区,整体的产品风格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更像是知识社区。
更侧重于意见领袖、兴趣社群、知识分享者这类群体,以信息互换为主要特征。
所以单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村长看到这两个产品一点都不兴奋。
因为整个产品的理念都比较普通,都能在当下找到类似的产品。
搜狐之前曾推出过狐友,微博有绿洲、腾讯有记、百度有噗。
不妨深入探究一下阿里巴巴的社交平台,它源自于淘宝内部的逛逛功能,本质上只是增添了讨论区与社群互动的元素,然而在诸多应用情境上,它与小红书展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接下来是内容识别部分,它与今日头条里的兴趣或同城板块颇为类似,平台只是偶然会推送一些相仿的信息。
但是,单从社交圈子的角度审视,其本质与当下市场上众多社群平台,如纷传、知识星球,并无太大区别。
群主能够自主创建圈子,可以吸引成员加入,收取费用,进行信息交流,给予奖励,办理延期等操作。
所以,这两个产品,村长都觉得是昙花一现。
三、兴趣社交的市场,真的很大吗
为什么村长说,这两个产品都将会是昙花一现呢?
请大家认真的思考一个问题,兴趣社交的市场真的很大吗?
首先,我们要承认兴趣社交有需求,但有需求并不代表市场规模。
1. 只面向年轻人的兴趣社交
市面上存在不少面向年轻群体的社交应用,它们普遍被贴上了专为年轻人设计的标签。
他们觉得当代年轻人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更有热情,更乐意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并且有更多空闲时间参与其中。
但有没有认真的去思考过:
这一代年轻人数量究竟如何?与八零、九零年代的人相比,零九年出生的群体显得非常稀少。
这部分人群对爱好的投入有多少能转化为实际的工作效益和购买力,你以为零零后的年轻人生活优渥,能够有充裕的时刻去探讨爱好、享受爱好,而事实上许多年轻人正为生计和职业操劳。
事实上,多数兴趣社交,无法直接在平台上变成生产力。
2. 陌生人的兴趣圈可持续吗
哪怕是年轻人,有多少人是自来熟的?
似乎除了玩物之外,有多少人目睹他人从事相似活动,就会主动攀谈的?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
当你目睹一个群体时,你选择融入其中,真的能够收获你心中所想吗?
很多时候,我们置身于所谓的兴趣团体、兴趣圈子之中kaiyun.ccm,会感到茫然,会感到不知所措,会收获不到有意义的资讯。
其实要说兴趣圈子,笼统来说,百度贴吧就是最好的兴趣圈子。
从地域、学校、职业、行业等都覆盖了,大家可以随时加入进入。
但除了刷屏获取一些信息外,多半是不存在社交的。
由于网络空间里彼此陌生,缺少牵头者,也没有明确准则,这种群体无非是按共同特征划分的类别罢了。
四、真正的圈子都在微信里
所有社交的终点都是微信,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
仔细回想一下,你在豆瓣、知乎、抖音、快手、QQ、纷传、知识星球认识的人有多少,加入了多少个群组,最终能深入交流的,都会回到微信上来。
为什么呢?
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兴趣社交,一定是越小越好,越精越好。
1. 圈子越大,全是扯蛋
多数人之所以加入兴趣团体,主要是为了结识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并且希望从中得到有意义的资讯。
很多公共性质的团体、组织里的内容非常混乱,缺少有效管理,即便是部分以爱好为名的群体,也大多失去了活力。
所以这样的圈子,内容质量、社交质量都很一般。
可以肯定的说,但凡是免费的兴趣圈子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最后都会烂尾。
只要圈主、圈子成员有利可图的时候,圈子才有机会做下去。
2. 圈子越小,价值越大
人人都想进大群,人人都活跃在小群。
这句话精准概括了,众多公开的兴趣团体、社群难以持续运营的原因。
许多人渴望加入大型社群或圈子,认为那样能接触更多信息和资源,然而大型圈子信息繁杂,成员构成复杂且缺乏管理,因此社群的内容与资源水平不高,成员间的交流频率低,社群的活力也显得非常微弱。
因此许多人最终不得不另寻途径,通过建立小范围群组进行沟通,不论是要经过审核,还是需要支付费用。
网络中较为活跃的各类兴趣板块、讨论焦点以及社交圈子,其真正具备价值的核心成员,往往会选择在私下里转入微信群继续交流。
各位重新琢磨一下,你们创建的众多以不同名称出现的微信群、社交团体、专属平台,真正活跃且富有意义的,究竟是那几个?
这就注定了,做这类兴趣社交的产品走不远。
能够得到一个认识,就是新的传播手段尚未出现并且成熟的时候,开发社交性质的软件基本上是白费力气。
有些商品或许能够获利,然而,同微信这类产品对比,其市场占有率完全可以不予理睬。
就算最后做好了,也还是会被巨头抛弃或合并。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