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陌陌和手Q:移动社交变现的可能性
传闻这三家企业分别推广了千万级别的用户,参照微信每月有四亿四千万的活跃数量推算,实际接触的人群比例不足百分之一十,各位如果还没发现也不必焦急
不过,当我发现朋友圈里不仅车企同行,连公务员朋友都在热烈讨论某个消息时,就感到有些奇怪了,这个消息是关于一种广告形式,它运用特定技术结合数据洞察,能够让某些人看到vivo,让另一些人看到可口可乐,还有些人看到宝马,这种广告的投放逻辑居然有人愿意深入研究。一般而言,普通民众对广告的关注度并不高,尤其当广告内容缺乏创新时,更不会有人去探讨其展示的原理。唉,我不得不再次感叹微信对用户的影响力有多深。这就好比新浪微博推广信息流广告时遭到强烈批评,但朋友圈推送广告时却几乎人人都愿意浏览,微信已经占据了相当吸引人的产品市场。不过回想一下,当年的微博也曾让用户在心理上占据过重要地位。
这件事并非寻常现象,第二种情况也违背常理,实际上除了少数人出于赶时髦的心态炫耀自己看到“宝马”的广告,还有许多人懊恼自己只瞥见了“可口可乐”的广告,这种现象与社交平台每次引发大众狂热追捧的现象如出一辙,但这种热潮很难持续。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张小龙为何违背了先前的承诺,他原本声称微信并非用于商业推广,但现在却要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广告信息?
答案就在下面这几张PPT里。
统计表明微信注册账户数量已达11.2亿,每月活跃的账户为4.4亿,于全球七十多个国家社交类软件的排行中居于首位。在朋友圈,每日发布的内容总计高达30亿,超过四分之三的用户会通过朋友圈浏览朋友的更新或发布信息,这真是个极为可观的流量资源宝库!
腾讯已经持续一段时期,在盈利模式上过于倚重游戏而感到困扰,作为创新的前驱者微信,也首当其冲,必须为庞大的企鹅集团探寻一条全新的营收途径。
微信游戏的兴起,例如最初风靡的飞机大战,以及后来的付费表情销售,还有公众号下方的广点通广告,甚至通过微信支付平台连接的京东优选、大众点评和滴滴出行等腾讯旗下电商与O2O服务,均未对微信的营收产生即时效应。另外,备受期待的本地微生活项目,由于腾讯在社区竞争方面表现不足,同样未能实现O2O领域的显著进展。
朋友圈是微信中独有的信息展示窗口,很适合用来投放广告,这种广告形式在微信里被称为Feed广告,它借鉴了Facebook和Twitter上流行的信息流广告模式,广告内容模仿好友发布的动态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系统会根据用户的社交资料,运用即时社交内容排序技术,借助用户间的联系网络来扩大传播效果。
看下Facebook的收入结构:
据说微信对于朋友圈广告的预期是一年做到100亿广告收入。
那么问题又产生了,首次发布引发广泛讨论的社交平台宣传是有效的宣传方式吗?
微信在广告发布前的宣传活动中提到,广告也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微信自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微信团队打算将朋友圈广告整合进微信,以此作为生活方式进行推广。
为了减轻朋友圈信息流所承受的压力,广告投放必须遵循一套极为审慎的展现机制,确保其不会过度干扰用户浏览体验,这种机制在执行层面表现得相当严格,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
(1)当朋友圈新增消息超过4条时开始拉取广告
(2)广告位于朋友圈消息的第5条
倘若你对这则宣传没有进行点赞或发表评论,经过六个小时它会自动隐退,只要进行了点赞或评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项,它就能继续展示。
一则宣传的运用时长为七天,针对一个访客,每四十八小时仅会展现一次宣传,换言之,我们每两日才可能接触一次该宣传。
当前广告的表现方式来看,朋友圈中的呈现仅比海外代购人士分享的信息多一个宣传网址,这个九宫格的狭小版面留给广告发布者的构思发挥余地相当有限。
我觉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广告信息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
1)相关性:
通过数据挖掘明确广告客户的潜在客户群体,这些宣传物料发布在社交动态里,与受众的实际状况、爱好和关注点有较高的适配性,并且还能借助文本解析,根据个人分享的信息,推送与其关联性强的宣传内容。
这次投放的三组广告里,发现不少情况令人费解,比如车主用户看到了vivo的广告,而做投资的创业家则收到了可口可乐的广告,这些广告匹配的合理性值得怀疑。
2)主动性
优质的宣传文案同样属于有价值的信息,用户在必要时能够轻松查到,既可以通过用户自行探寻,也能借助发布者的推送,双方都拥有充足的时段和空间,从而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桥梁。
最能体现这种核心特点的广告类型,是谷歌和百度提供的搜索类广告,每当用户进行搜索操作,就表明他们需要这类广告内容。当前这种广告展现方式,没有预设的固定位置来放置搜索信息。
也许,微信广告下一步的方向可以是搜索广告形态。
3)话题时效性
社交广告这个提法并非新事物,过去两年间参与的品牌数量持续上升,然而其运作手法并非直接投放硬性广告,而是将公司资讯转化为社交性质的内容,借助社交平台自身账号或第三方渠道进行扩散传播。
其核心要素在于与社交平台当下流行议题的高度契合性。如今虽然为广告商提供了广阔的渠道,可若推广时机过于苛刻,便无法发挥广告商在社交平台投放时效性方面的长处。
接下来要探讨的是,是否存在一种社交广告模式,能够与社交软件实现更紧密的融合?
在主要的移动社交软件里,除了广受瞩目的微信,手机QQ和陌陌也在调整其商业运营方式,手机QQ基本上沿袭了电脑版QQ的思路,主要依靠附加服务盈利;而新近公开上市的陌陌也在寻求多元化的营收途径,比如收益颇丰的付费会员资格,售卖的付费表情符号,游戏内容,以及对广告变现模式的多种尝试。
与微信朋友圈的动态推送广告模式不同,陌陌的广告并未出现在用户发布的内容序列里开yun体育app官网网页登录入口kaiyun全站app登录入口,而是设置在平台用户更为看重的首页“附近”版块,这个版块是熟手们寻找附近异性、促成约会的主要场所,用来展示附近的人,是关键的功能界面。
陌陌推出的这种依据地理位置的O2O广告模式名为“到店通”,与58同城建立了合作关系,用户在“附近”版块可以查看到本地的服务信息,该功能会根据陌陌用户及产品特点运用LBS技术,通常展示的是周边商家的推广内容,例如图中所示的千和日本料理。
由于同时关联了阿里妈妈的宣传渠道,倘若该版面未推送基于地理位置的广告,便会展示淘宝的宣传内容(参考第二张图片中的淘宝宣传内容)
自首次投入使用,至二零一四年九月三十日,陌陌共收到超过十一万个商家申请开通店铺直达功能。据了解,该功能的广告点击率约为百分之三,相比之下,常见的横幅广告点击率仅为百分之零点四。
“到店通”还设有对话功能,门店与顾客的交流方式类似两个陌生人间的互动模式,便捷、亲切、流畅。
陌陌的“到店通”广告系统依托LBS场景运作,将投放环境设定为“附近”模式,这种设置与基于地理位置查找周边人或服务的应用情境更为吻合,也比朋友圈广告更贴合实际需求,同时它的展示方式结合了对话功能,与常规的Feed信息流社交广告等传统形式相比,展现出不少创新之处。
对于这三大移动社交平台而言,寻求广告营收的途径,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