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研发“纳米捕获器”载体应用技术,效率至少提高8倍,助力清零武汉核酸检测存量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10

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关键方法。近期,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古宏晨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研发并实现了纳米磁性载体的产业化应用。这一成果被应用于上海之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全自动核酸检测设备中,并迅速被调拨至湖北支援抗疫工作。这些全自动检测设备在抗疫前线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有效降低了医务人员感染病毒的风险,而且其工作效率比传统手工检验提升了8至10倍。得益于这些检测仪器的助力,湖北于2月21日实现了核酸检测存量清零。

“纳米捕获器”学名为“单分散高磁响应性纳米磁性微球”。实际上,这种纳米磁性微球在临床应用中已有先例。然而,由于其粒径通常在微米级别,且磁颗粒含量始终不超过35%,其对病毒核酸的捕获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检测的灵敏度难以得到提升。

古宏晨教授团队成功研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磁性微球和病原体分子诊断技术kaiyun.ccm,这一成果在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面修饰、高固体含量、高分散性磁流体的可控制备、磁性颗粒自组装聚集体制备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这一进展标志着含磁颗粒总量在多年来的首次重大突破:每个微球内含磁颗粒总量超过70%,在磁场的作用下,众多纳米磁性微球能够精确捕捉检测目标,并将它们“汇聚”至指定位置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实现快速检测。这一成果有力地保障了我国临床用血及血液制品的安全,对于解决这一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还在我国应对突发新发的重大病毒性感染防治工作中作出了显著贡献。

因此,随着中国疾控中心公布新冠病毒的完整基因序列,交大研发的纳米磁珠在产业化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应用场景,并且迅速被合作企业的全自动核酸检测设备所采纳,为病毒核酸的高效、自动化提取提供了交大的技术支持。

上海之江生物迅速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检测套装及全自动核酸提取设备,其核心提取病毒核酸的载体采用“纳米磁珠”,并与之江生物共同开发的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相结合,从而实现了对新冠病毒的自动化、封闭式、高灵敏度检测。

该试剂盒及其检测系统不仅能显著增强检测效率、减少检测所需时长、增强操作的简便性,还进一步减少了对于分区划分和操作人员技能的依赖,有效防止了样品间气溶胶的交叉污染。此外,它还能减少医护人员接触高浓度病毒的风险,从而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拿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件后,该试剂盒连同全自动检测设备已分别送往众多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它们被应用于对临床病人的确诊过程。

2月10日,十台来自上海的先进“新式武器”全自动核酸检测设备成功运抵武汉。武汉市第七医院检验科主任刘建中感慨道:“这套全自动设备让我们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具备了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能力。它实际上是将实验室的门槛降低了半级,而这半级的差距在生物安全领域,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这批全自动设备极大地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操作人员与样本的直接接触,有效减少了医护人员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尤为关键的是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全自动核酸检测设备显著提升了检测工作的效率。

武汉市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技师胡志敏所在的那家医院接收了捐赠,她表示:“过去,我们得手工检测样本,两个人一天最多只能完成80到100份。而现在,有了这台全自动检测设备,一个人一天就能检测超过400份。”有人进行了计算:如果上海赠送的10台仪器都能满负荷工作,一天最多可以检测5000份,这个数量能够满足武汉市三分之一的白天检测需求。在这批仪器助力下,21日,湖北完成核酸检测存量清零。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