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材料化学“逆袭”治疗难题@U35林翰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79

原创 上海科技 上海科技

2024年35U35

当代科技青年图鉴

35岁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选择这个科研领域?

科研带给他们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让我们走进本期U35

生化环材,常被称作“天坑专业”,然而在林翰眼中,这一领域虽然充满挑战,实则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巨大潜能。

林翰,一位青年科研精英,立志借助纳米技术,为肿瘤和致病菌的防治开辟新的路径。他之所以选择这条道路,一方面源于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渴望利用这项技术来应对我们生活中最为紧迫的健康挑战。

本期嘉宾

 35岁科研领域突破 _上海科技青年科研人才 _纳米技术生活应用

@林翰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国家优秀青年人才,中国科学院特邀研究精英,2024年荣获科睿唯安颁发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称号;曾连续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星耀计划的支持与认可。现任《Exploration》期刊副主编、《Fundamental Research》杂志编委(青年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化学与材料分会副会长。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院长颁发的特别奖等荣誉。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催化医用二维材料化学

 35岁科研领域突破 _上海科技青年科研人才 _纳米技术生活应用

@林翰

我是林翰,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我的研究焦点集中在无机材料化学领域。我致力于在肿瘤以及致病菌感染等重大疾病的治疗上,寻求新颖的解决途径。

例如,针对肿瘤化疗中显现出的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我们利用纳米催化医学技术,成功研制并生产了相应的纳米药物,旨在对肿瘤部位实施精确且高效的医治。

纳米技术生活应用_ 35岁科研领域突破 _上海科技青年科研人才

@上海科技

获奖的感受如何?您觉得“35岁”对您来说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纳米技术生活应用_ 35岁科研领域突破 _上海科技青年科研人才

@林翰

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对我们青年科技人才的深切关注。以往,我或许仅限于自己的学术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基础及应用创新关注不多。然而,这次活动让我有幸与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相识,他们各自处于研究领域的前沿地位。这次交流极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同时也为我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灵感与启迪。

到了35岁这个年纪,我意识到自己或许需要在专业领域投入更多精力,致力于创造出更多具有革命性和独创性的成就。

纳米技术生活应用_上海科技青年科研人才 _ 35岁科研领域突破

@上海科技

您目前最关注的研究领域是什么?

 35岁科研领域突破 _上海科技青年科研人才 _纳米技术生活应用

@林翰

目前,我们最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诸如致病菌感染等重大疾病上。全球气候的变化正在加快微生物的传播速度和感染事件的频发开yun体育app官网网页登录入口,然而,现有抗生素的更新速度却难以与这些疾病的爆发速度相匹配。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亟需从无机化学或创新型化学化合物的视角出发,针对致病菌等微生物的快速进化,探索并研发出有效的抑制措施。我们期望通过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为应对严重的传染病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安全隐患kaiyun.ccm,提供切实可行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上海科技青年科研人才 _ 35岁科研领域突破 _纳米技术生活应用

@上海科技

“人们常把‘生化环材’专业调侃为‘四大陷阱’之一,而您当初为何决定投身于材料化学这一研究领域呢?”

纳米技术生活应用_ 35岁科研领域突破 _上海科技青年科研人才

@林翰

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我深刻体会到了化学以及材料化学领域的基础性研究,特别是那些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成果,对于生物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这一研究路径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就能够逐步获得更为深入和明确的理解。

对于所谓的“生化环材”专业,普遍存在就业不易的看法,甚至有人将其称为“天坑行业”。这种看法源于这些学科本质上属于应用型基础研究,在成果转化过程中遭遇了一定的挑战。然而,这并不代表这些学科的价值不高。实际上,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大量问题,其根源往往与材料化学紧密相连。

材料化学主要依赖化学手段来合成,同时运用物理手段进行特性分析。通常被称为“天坑”的行业,实则构成了国家最根本的产业基础。在这些基础领域的创新成果,对于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和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投身于富有意义和价值的岗位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上海科技青年科研人才 _ 35岁科研领域突破 _纳米技术生活应用

@上海科技

科研工作给您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上海科技青年科研人才 _ 35岁科研领域突破 _纳米技术生活应用

@林翰

在科研领域的研究视角中,研究生时期主要进行的是纯学术的探索。然而,步入职场后,科研活动已不再仅仅是出于个人兴趣的研究,它转变成为一种职业行为,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国家的战略需求。我们进行的基础研究不应是零散无序的突破,而应当是有条不紊、目标明确的,与国家体系化的科研体系相结合。

上海科技青年科研人才 _纳米技术生活应用_ 35岁科研领域突破

@上海科技

如果您有一个超能力,你会想要拥有什么?

纳米技术生活应用_上海科技青年科研人才 _ 35岁科研领域突破

@林翰

若我拥有超凡能力,我渴望能拥有一种深入分子层面反应的洞察力,无需借助高级设备进行检测,便能直观地观察分子层面的反应过程,并能迅速把握其中的反应机理。若能实现这一目标,我坚信解决研究难题的效率将显著提升,科学研究的进展也将更为迅猛。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