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戟 最拉风 最能耀武扬威的古代兵器
戟 最拉风 最能耀武扬威的古代兵器
吕布 动漫图资料
戟,是古代兵器,这种兵器小伙伴们应该不陌生吧。虽然对戟不甚了解,但方天画戟之名肯定如雷贯耳,它是《三国演义》里吕布的标志性武器,这位猛将曾得意洋洋地表示:“我拥有赤兔马,我持有方天画戟……”骑着赤兔马,便能够纵横万里,日行千程;挥舞方天画戟,吕奉先就能势不可挡,宛如战神一般……并非吕布言过其实,戟确实是一种非凡的兵器,在《三国》故事里,除了吕布,曹操麾下的典韦也使用戟,戟因名将而名垂青史,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这种兵器。
壹 戈、矛复合体,最拉风的勇者利器
观察这把兵器的样子,它的头部是锋利的尖刺,类似长矛;两侧则配备了弯曲的刀刃,有点像戈又有点像刀。的确,这种枝状结构的武器是戈和矛的结合体(也有刀和矛的融合),就是在戈的顶端加装了矛的尖端。因此,这件武器的作用增强了,既能发挥矛的突刺威力,还能具备戈或刀的劈砍、勾带、啄击多种功能。这种复合型的兵器——戟,其破坏力自然会远超单独的戈和矛。
虽然戟是戈与矛的结合体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但并非先有戈矛再创制戟,商朝初期戟就已在战场上使用,西周时期出现了整体铸造的戟,春秋时期,这种长柄兵器广泛用于车战,位列“车战五兵”之中,是车战中最具攻击力的武器,可以说,正是戟的大规模军事应用,促使东周列国步入了战国时期。那个年代主要使用青铜兵器,春秋战国时期尤其常见青铜戟,到了西汉,由于钢铁冶炼工艺进步,戟便转为钢铁制造,吕布和典韦使用的兵器肯定是钢铁材质的,战国末期,战车逐渐不再用于战场,秦汉时期,戟的功能也从配合战车作战的武器,转变为适合步兵和骑兵使用的装备。东晋十六国时期之后,北方少数民族开始入侵中原地区,游牧民族所使用的弯刀,其重量和灵活性都明显优于戈、矛、戟这几种传统兵器,而且其杀伤效果也相当可观,因此戟逐渐从军队的标准配置中退出,转而作为装饰品存在,主要承担仪仗队的任务。
戟的样式丰富多样,当作为兵器使用时,依据形制和尺寸的差异,能够分为方天画戟、青龙戟、钩镰戟等大型兵器,以及双戟、短戟等小型兵器。吕布所使用的方天画戟属于大型兵器,而典韦双手各握一把的双戟则属于小型兵器。与典韦手中的双铁戟相比,吕布的方天画戟要精致许多,之所以称之为画戟,是因为方天戟的戟杆部分有彩色的图案装饰。确实,像吕布那样娶了貂蝉的英俊男子,手中的兵器也需与之相称才行,倘若手持张飞那样的长矛,形象就要大打折扣了。坦白说,方天画戟这种华美的武器更适合作为仪仗,不太用于实际战斗,并非不能用于实战,只是它对使用者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方天画戟操作难度高,用途广泛,要求使用者具备强大的力量和精湛的武艺,这种兵器融合了轻武器和重武器的特性。通常,操控方天画戟的人需要力量出众,并且戟术高超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才能发挥其长处,一旦熟练掌握,不仅能与重型兵器较量,比如能和锤、镗等比拼力量,还能和矛、枪、刀这类轻兵器比试招式技巧。操控方天画戟的人体格需要非常强健,格斗技巧也必须精湛,这种兵器属于勇敢者的配备,大概只有被誉为“当世第一勇将”的吕布挥舞起来才显得如此威风凛凛吧。
人头形銎青铜戟
人头形銎青铜戟
贰 甘博镇馆之宝,人头形銎青铜戟
人们普遍熟悉吕奉先的方天画戟,却鲜少有人了解“人头形銎青铜戟”,尽管此物名气不如方天画戟响亮,却同样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甘肃省博物馆的核心藏品。人头形銎青铜戟于1972年在甘肃省灵台县白草坡西周墓穴中被发现,该戟长度为25.5厘米,宽度为23厘米,重量为275克。尖头状锋刃,颈部分为椭圆形的孔,带有三个横向穿孔的长胡,前端突出形似弯钩,具备中央的脊状凸起,前端底部装饰有牛首图案,柄身内部有三齿,表面刻有牛首形状的纹饰。西周时期的青铜戟能够揭示戟这种兵器最早期的构造形态。
这件青铜戟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人头形刺刃,这个造型有着浓重的眉毛和深邃的眼窝,头发披散胡须卷曲,耳朵高耸眼睛巨大,嘴唇部分显得格外突出,面颊上还有类似火焰的图案,这种形象显然不是华夏族人的模样,学者们经过研究推测,这很可能是北方游牧民族猃狁人的形象,商朝末期周朝初期,甘肃灵台地区分布着许多由异族建立的方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戎狄之邦”,墓主是周王室分封到这个地区的伯爵,周王室分封诸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殷商移民以及各个异族方国。他们拥有众多士兵,经历过关键战斗,获得周王丰厚的赏赐。这件带有人头装饰的青铜长兵器,或许是在某场战争取得成功时特意打造的武器。
商周年间有一种普遍现象:胜利者不仅会处死战败者作为祭品,还常将异族俘虏的模样雕刻在贵族的武器上。此举旨在彰显战功开yun体育app官网网页登录入口,鼓舞士兵。换言之,就是显示武力。关于头像两侧的火焰状纹路,部分研究者推测是战胜者给战俘面部烙下的标记,目的是防止其逃脱;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这是对异族面部文身的真实描绘。这件出土于灵台白草坡的人头形銎青铜戟,确实是贵族特意打造来彰显其赫赫战功的专用兵器。
知识点
兵器与仪仗
铜车马仪仗俑队(局部)
铜车马仪仗俑队
《孙子兵法》有言:“军事,关乎国家命脉,涉及生死存亡,决定兴衰成败,必须审慎对待。”战事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所在,其重要性无需多言。所以兵器不仅是在战场上实际使用的工具,也是统治者彰显权威的象征,体现着统治阶层的威严不可侵犯。我们曾提及,戟在东晋十六国之后慢慢淡出了战争领域,到了唐代,方天画戟,这种令敌人见了就害怕的精巧兵器,慢慢变成了皇家仪仗的装饰,它的作用仅仅只剩下装点门面,展示威仪了。
不只是方天画戟,实际上,许多长兵器、重兵器,比如钺、戈、矛、镗、金瓜等,都变成了仪仗用器,在皇帝或高官外出巡游时,由护卫人员跟在旁边,前面吆喝着,后面簇拥着,各式兵器高举起来形成一片树林,远远望去构成一个阵列。《水浒传》里对这种场面有非常逼真的描绘:金瓜分布得非常密集,铁斧排列得十分整齐,方天画戟排成行列,龙凤图案的旗帜组成队伍。金瓜是《说唐》里李元霸使用的锤形武器,这种兵器属于钺类。此处描绘的仅是伪皇帝方腊的仪仗排场,而真正的帝王出行时,其仪仗队伍的气势该是何等恢宏壮观。
文学作品的描绘终究难以替代真实景象带来的冲击力,甘肃省博物馆内陈列的文物能够让我们一窥古代仪仗队伍的盛况,不妨欣赏一下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车马仪仗俑队”,这些仪仗陶俑中配备着戈、矛、斧等多种武器装备。雷台汉墓出土的仪仗队伍所展现的仅是将军出行时的某种阵仗,然而通过这些细节依然可以洞察许多。
撰文·陈芊 供图·甘肃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