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在线阅读流程,我用 Instapaper + Pinboard 做到了

频道:社交专题 日期: 浏览:16

缘起

依照追随者的说法,我向来是 Instapaper 的免费使用者,欣赏、陶醉,却从不付费。身为一个深度阅读者,我至今未曾购买 Instapaper 或 Pocket Premium,缘由非常明了kaiyun.ccm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就是网络时常中断,而且费用较高。

但我又实在很想要全文缓存。

早些时候,我曾提及过关于资讯的获取与整理方法,我的阅读习惯主要是借助 Instapaper 完成,对于需要保留的文章会标记星标,利用系统功能将全文传输至 Evernote,然后手动将资料同步到个人博客,并借助分类标签来查找资料,每周日会撰写阅读总结,回顾一周内的阅读成果。

这个系统维持了短暂时光,最终无法挽回地瓦解了。在如今这个无法访问的时期,我想要保存的信息数量庞大,我无法逐篇手动复制粘贴……身为一名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我与这个无法访问状况的较量日益激烈,常常在我启动 Instapaper 应用之前,本想阅读的资料就神秘地不见了踪影。

我真的需要全文缓存。

迫不得已,我痛下决心买了 Pinboard,由此建立了全新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的阅读流程。至今这个系统已经运行了数月,我非常满意。

总说

最终实现的流程为:

输入

纯粹为了娱乐而浏览社交平台:这种网络工具原本就是为了关注名人消息和闲聊而设的。考虑太多没意义~要是有某个社交平台资源特别有用(诸如某些公众号,其实并非如此),就把它变成 RSS 格式(推荐使用 Rsshub),倘若仅是某条资讯特别有用,就用 Instapaper 收录;每天浏览 RSS 资讯,把想看的存入 Instapaper;网页链接保存到 Instapaper,重要内容则记入任务管理工具以便提醒处理;通过 IFTTT 将 Instapaper 的内容同步到 Pinboard;每周轻松清理 Instapaper。

处理

以 Pinboard 为中心,定期整理,佛系处理。

输出

纯粹创作输出的,发布在博客主站上; 每周写一篇阅读周报。

下面展开讲讲。

输入:INSTAPAPER + IFTTT

Pinboard根本就是一种收藏服务,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完整保存内容,同时配备了基础且快速的网页浏览功能,并且具备优质的 RSS 以及 API 接口。

Pinboard 界面

对于网络文章浏览而言,输入环节必须追求高效便捷,Pinboard 缺少官方应用(尽管存在功能出色的第三方软件但需要付费购买),同时 Instapaper 能够兼容众多网址,并且我始终对其抱有好感,因此决定使用 Instapaper 来阅读,毕竟它界面美观,支持直接一键分享至 Kindle,而这一功能是通过 IFTTT 实现的同步操作完成的。

Pinboard 的完整页面保存机制与 Instapaper 或 Pocket 存在差异,它保存的是整个网页内容,总体而言表现尚可(例如需要登录账号的页面如 Power+ 就无法查看),并且由于它极其简单或者也可以说非常基础的操作界面,搜索(涵盖全文搜索)的速度十分迅速,使用过程中只会产生一种感受:轻松。

Pinboard 缓存界面整理:标签的使用

了解我的人清楚,我先前曾想借助图书分类的思路来给文章打标签,但最终由于过程过于繁琐、需要记住的细节过多而最终放弃。多次尝试失败的经历促使我不得不停下来思考,打标签真的有必要吗?又或者,我究竟期待标签能够达成什么样的效果呢?

后来我明白了,标签是为了便于查找,好让我能找到需要的东西。倘若搜索工具足够好用,标签就没什么用了。

依照这个理念,我对标记的看法越来越淡然了。确实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Pinboard 的标记作用相当完备,一篇文章的标记多少和篇幅不受约束,标记之间还能形成体系──集合。我对 Pinboard 的检索效果相当满意,以往的几次尝试失败也让我意识到,在资料归类过程中,人工干预越少越理想,因此,我最终调整了操作流程,仅在标题无法概括核心内容时才添加标签,例如这篇标题为【独家 | 两月来,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福利院发生连续死亡 财新网】的文章,我会自行标注「新冠肺炎」。

标签另有一个用途是 RSS 。Pinboard 包含标签、收藏夹、已读与未读、数量等,几乎涵盖所有你能想到的素材 / 网页 / 类别对应的 RSS 链接。每当我想把所有关于「新冠肺炎」的文章都告诉朋友们,就只要把我的「新冠肺炎」这个标签的 RSS 地址发给他们,之后所有我标记了这个标签的新内容,他们就会在他们的 RSS 查看工具里看到。

输出:RSS + MAILCHIMP

怎样防止后续阅读变成永久搁置呢?前文我提过个人一个做法:关注每周的阅读报告。每个星期,我会挑选本周阅读过的书籍和文章来推荐,而挑选内容以及撰写评语的过程,其实也是加深理解的过程。

……我每周都会完成一篇阅读总结,通常安排在周日晚上,通过 Todoist 的循环任务来提醒自己。我这个人有完美主义倾向,每到周六就会感到不安,所以一定会在周日傍晚前整理完本周的阅读清单,其中也包括计划稍后阅读的内容。……计划稍后阅读,不代表一定会进行。部分内容在添加至 Instapaper 后,初期看似颇具吸引力,然而一周之内多次被略过,始终未获点击。每逢周日下午,面对此类信息,我便会果断将其归档处理。人生在世,快乐才是首要追求~

过去,我的做法是先进入 Instapaper 的归档,再浏览本周阅读过的文章,接着逐篇点击查看原文,复制 Markdown 链接,然后撰写推荐文字,最后发布到博客的另一个账号上。

一点也不优雅对吧。

先前章节我们已了解到 Pinboard 拥有出色的 RSS 功能,令我既感惊讶又在意料之中的是,Pinboard 在提供 RSS 数据时,不仅包含网址信息,还会附加可由 Pinboard 自行编辑的摘要内容,这样一来,倘若能让 Pinboard 每周将我选定的文章和记录发送给我,事情便能圆满解决了

借助 Mailchimp 的力量,这个构思轻而易举地完成了。

首先,需要周期性地梳理 Pinboard 里的信息,把打算放到周报里的条目打个星标,并且更新它们的说明或推荐语。然后,要在 Mailchimp 创建一个 RSS 类型的活动,安排它在每周日中午十二点准时给选定的邮箱发送邮件。

修改 RSS 输出描述

如此,万事大吉!

收到的邮件TIPS:ALFRED 插件

我们团队中有一位资深成员曾指出,若固定在某个站点(平台 / 服务)上浏览,将来检索内容时只需前往该站点即可轻松定位(此为其核心观点)。我们煞费苦心进行种种努力,无疑是将 Pinboard 打造成这样一个理想场所。然而,你是否需要每次都登录 Pinboard 首页,才能找回数周前阅读过的一段文字?这种做法未免过于频繁了。

得益于 Pinboard 提供的公开接口,此前似乎提及过,众多高手纷纷施展才华,我们这些初学者也能利用非常全面的搜索工具了。对此深表谢意。

如果你和我一样在使用 Alfred, 那么Pinboard的专用工作流(Rust版)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工作流能够自动刷新Pinboard的信息, 支持通过网址、标题、全文内容、标签等多种途径检索信息, 使用起来相当便捷。最关键的是, 它能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顺畅体验。

对于苹果系统,浏览器版本对我来说完全可以胜任,毕竟我平时查阅信息主要还是依赖台式机。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去尝试其他平台提供的类似服务。

结语

整理个人网络阅读习惯这种工作我反复实践过多次,每次的具体方法都有所不同。我逐渐领悟到,期待某个一成不变的方案,指望依靠单一方法走完整个人生,这种想法既不切实际也难以实现。环境不断更新,使用的手段也在变化,人的需求也在演进。灵活调整策略,持续优化方法,我们才能生活得更舒心。

你的阅读流又是怎样的呢?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