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现在各种资源都找不到了?有车牌也没用
从抽屉深处取出那部诺基亚5300后,九宫格按键的凸起依然顶在掌中,屏幕昏暗的光线下,分辨率为320240的壁纸,系从“吾爱破解”论坛搜寻到的《灌篮高手》经典画面。启动设备后,标志性的旋律响起,瞬间回到2008年那个夏夜——当时借助GRPS网络,在手机自带的浏览器上观看3gp格式的《头文字D》,每过十分钟才能欣赏五分钟的片段,尽管如此,还是盯着屏幕笑到天亮,因为那个时代的网络空间,仿佛所有东西都能彼此分享。
电影:从“土豆”发芽到版权围墙
当代年轻人可能难以想象,2005年中国的网络视频领域,市场领头羊并非优酷或爱奇艺,而是那个以橙色标识闻名的“土豆网”。那时它刚刚运营了半年,依靠“人人都是生活主角”的宣传口号,将网民上传的自制视频和未经授权的影视内容整合展示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甚至能够看到在香港上映不久的《无间道3》的枪版片段。我清楚记得初二那个暑假,全班男生都聚集在网吧的房间里,通过土豆网观看《古惑仔》系列,画面清晰度低到480p,人物轮廓都模糊不清,但正因能够“无需付费且流畅播放”,比现在拥有4K杜比音效的会员电影还要让人激动——毕竟当时迅雷的下载速率才达到512KB/s,要观看下一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必须计划好“今晚不关电脑,等到明天早上才能开始”。
随后优酷推出“高清剧场”项目,土豆与优酷的“视频竞争”激烈进行,双方都把起诉版权方的事务暂时搁置,反而全力增加影片储备,那时访问优酷首页,《老友记》《浪漫满屋》系列全集都陈列在“免费专区”,就连刚上映的《阿凡达》的盗版片段也能在“网友分享”板块找到。直到2012年优酷兼并了土豆,弹窗上那句“土豆成了优酷的”,成了许多人感叹共享岁月的最初话语。
关键的分水岭出现在2014年。快播被查获那天,我正用它来下载《复仇者联盟》,进度条忽然停顿,屏幕上显示“此内容已被封锁”。事后得知kaiyun.ccm,这款曾在国内网络视频领域占据七成市场的应用,最终因版权问题而倒闭。那个时期我们经常在贴吧发帖要求“免费快播会员”,但没有人预想到,这个所谓的“版权障碍”会不断加高,如今打开视频软件,要观看《无间道》必须成为会员,想看《灌篮高手》剧场版需要额外付款,就连十年前的《家有儿女》也隐藏在“付费提前观看”的选项之中。八零后九零后常感叹“看遍港台日韩大部分影片,此生无憾”,这其实是在追忆那个“只需输入影片名称百度就能链接播放界面”的开放时期。
音乐:从“千千静听”到“会员才能下载”
音乐比电影更早受到人们的关注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2002年,程序员郑南岭制作了一款名为“MP3随身听”的应用,后来因为特别喜爱陈慧娴的《千千阙歌》,这款应用被更名为“千千静听”。这个播放器体积小到只有3MB,能够自动配对歌名、自行更换界面样式,并且可以播放APE无损音乐——要知道那个时期,主流的音乐网站还在推广128kbps的MP3格式,就连千千静听,连“渐入渐出”的播放技巧都能让我们钻研许久。
那个时期音乐分享有多狂热,在“一听音乐网”搜索《七里香》,就能直接获得320kbps的高清版本下载;“搜刮音乐网”的“网友分享”板块,甚至能找到周杰伦未公开的试听版本。我高中时的MP3里存有500首歌曲,其中一半是从“VeryCD”获取的,另一半是在“豆瓣音乐”相关小组里索要的网盘地址。2015年左右,音乐平台突然集体转变,QQ音乐购入周杰伦作品版权,网易云音乐强制设置“保存”功能,就连翻唱的《小苹果》也注明“仅限会员使用”。特别可笑的是,某次想听《千千阙歌》,打开音乐软件却被告知“该曲目需要会员才能播放”——那个依靠共享开创的音乐时期,最终变成了必须付费才能重温的回忆。
游戏:从“街机ROM”到“会员才能联机”
游戏玩家的失落感觉非常隐秘。2000年代后期,“多特软件站”的“单机游戏”区域如同一个宝库:《红色警戒2》《仙剑奇侠传》《拳皇97》,点击就能获取,甚至无需进行登记。那个时期我们称游戏安装文件为“ROM”,在“游民星空”社区,有人会特意发布“藏经阁”系列的光盘文件,其中包含了从FC到PS2的各种经典游戏。我家的电脑E盘里一直存放着200G的资料,里面包含《最终幻想7》的游戏镜像,这个文件是在2010年通过“电驴”平台耗费三天三夜才成功下载完成的。
现在想玩《拳皇97》?需要安装“悟饭游戏厅”,成为30元会员才能开启“联机对战”;想体验《魂斗罗》?手机应用商店的“经典FC模拟器”,打开时会提示“付费去掉广告”。更让人沮丧的是“权利捍卫”:2020年一家游戏企业获得了《合金弹头》的著作权,随即对十余个提供ROM下载的站点提起了诉讼,迫使“游聚平台”不得不移除大部分街机游戏内容。对于年长的游戏爱好者来说,他们电脑中尚存有珍藏的ROM文件,而我们这些希望向孩子们介绍“父亲曾经玩过的游戏”的群体,只能在收费服务上搜寻经过删改的“高清晰度再版作品”。
共享精神真的消失了吗?
某些人声称,当今网络空间充斥着“付费订阅”与“版权声明”,合作共赢的理念已然消逝殆尽。前些日子整理旧东西,找到了2012年的MP3播放器,一打开就听见千千静听自动播放《同桌的你》,歌词跟着显示出来的时候,猛然想到相伴从未断绝——它只是换了种方式:以前我们共享物件,现在我们共享往昔;过去在论坛找资源,现在在社交圈展示老物件;昔日的“不要钱”是物质层面的分享,如今的“想当年”是精神层面的交流。
8090后常提及“我们的年华因共享而充实”,其实充实我们的并非无偿提供的内容,而是那种“彼此拥有”的共鸣。譬如昔日网吧里协助同窗传递《魔兽世界》的安装文件,用存储设备复制《千千静听》的个性化装扮,在社区论坛向新手讲解“怎样运用快播保存影片”——这些不求回报的互助,正是那个岁月最宝贵的财富。
当代的年轻一代可能体会不到百KB每秒下载的畅快,他们却会拥有独家的美好回忆。而我们这些曾经通过3G网络追剧、在土豆平台观影、用千千静听软件听歌的人,至少能够自豪地表示:我们经历过互联网最温馨的岁月——那是一个乐于将私有资源转变为公共财富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