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顽固且难治的鱼类溃疡性红嘴烂嘴烂身病:红嘴、烂嘴、烂身,红头、红脸,传染性强传播力大!
水产领域的从业者,一起为渔业兴旺出谋划策!专门从事水产养殖,扎根于养鱼的最前沿,不欺骗不虚报不吹嘘不玩噱头。以养殖户的视角,助你在短时间内品尝到上乘的美味!
自从本公众号发布关于"红嘴烂嘴烂身病"的文章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并且收到了大量咨询内容。这篇文章将结合近期收集到的反馈信息,以及一些新的想法和建议,进行整理,供大家讨论和参考。
一、"红嘴烂嘴烂身"溃疡病状简介
出现红嘴、烂嘴、烂身症状的鱼自2020年开始出现,综合近年来的病情观察,这种病症主要在冬春低温时段,特别是年前后发生,主要侵袭鲫鱼,草鱼和鲤鱼也会感染,但病情比鲫鱼要轻微许多。一旦这种病症发作,基本上没有药物能够治愈,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鱼塘出现大量死鱼,最终变成空塘。这种病症的严重程度远超往年,往年主要表现为"烂鳃、烂皮、出血、水霉"等症状的"鱼瘟"相对较轻,造成的损失也小得多,这次的病情危害性极大,可以说是全新的"鱼瘟"类型,治疗起来更加棘手。
这种鱼病表现为口部发红、鱼嘴破损、身体炎症、红肿化脓,皮肤上出现腐皮、烂身现象,主要侵袭养殖的鲫鱼,不过最近有钓友反映野外河流里的野生鲫鱼也出现了相同状况,这说明这种疾病的传染性非常强,扩散速度很快。江苏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在2020年通过病原分离,确认没有锦鲤疱疹病毒,也没有鲫疱疹病毒,同时未检测到鲤春病毒血症病毒,但发现了维氏气单胞菌。送检的病鱼在西南大学(朱成科副教授)和重庆文理学院(孙翰昌教授)进行了病原检测,发现存在多种寄生虫,包括数量庞大的车轮虫(占主导地位)、斜管虫和指环虫,同时检测出温和气单胞菌,这种细菌是近年来流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综合来看,该疾病的发生与病毒和细菌的共同作用有关。
(气单胞菌属)
二、鱼类溃疡性红嘴烂嘴烂身病
鱼类的溃疡性红嘴烂嘴烂身病,从表面观察,症状与赤皮和水霉相似,但存在差异,表皮破损和红肿是共同点,而红嘴、烂嘴、烂身的表现最为突出。鱼类在流转途中、或者挪动位置时、抑或本就生活在原池中,都可能遭遇健康问题,不过以前者更为常见,这表明鱼儿受损后易生疾病,因此,许多钓鱼场从外部引入的鲫鱼出现病症的情况比较多。本塘的鱼没有使用过网却出现了疾病,这表明在低温季节,由于经历了寒冷天气,喂食量减少,导致鱼体变得虚弱,其免疫防御能力和新陈代谢作用减弱,一旦有致病力强的病原体稍微侵入,就很容易引发病症。此外,当从其他池塘引进的鱼(这些鱼可能经历了运输或转塘过程)进入本塘后导致疾病发生,本塘原本的鱼也容易受到感染,这说明这种疾病具有非常强的传播能力。
(视频1:鲫鱼红嘴烂身病:鱼嘴充血,鼓眼等症状)
关于这种罕见病症,相关文献记载匮乏。传统上界定的鱼体溃疡,又名鱼体腐损,虽有"口周红肿"现象,却非核心症状,关键特征在于体表显现浅表性、无覆盖的创口,多数呈现红色,偶尔亦见于鱼鳍部位。鱼类溃疡病开始发作时,体表可见片状出血,鳞片变得不稳固;接着病灶处的鳞片会掉落,表皮出现炎症并破损,周围区域呈现红色;病情逐渐加重,病灶面积会增大,并向内层侵蚀,肌肉组织暴露出来,伴有出血或脓液流出;到了后期,肌肉溃疡会进一步发展,甚至露出骨骼和内部器官,最终导致病鱼死亡。
鲟鱼感染特定疾病后,体表会出现破损区域,这些区域表现为溃疡,具体形态如图所示,该图片由汪开毓提供。
(现行发生的以"红嘴烂嘴烂身"为主要表现的鱼类溃疡病)
根据实际鱼类患病时的表现以及先前对鱼类溃疡病的定义,并参考相关文献,我们把这类"红嘴烂嘴烂身"的鱼病称作溃疡性红嘴烂嘴烂身病,也可以叫红嘴烂嘴烂身病,或者叫烂嘴病,甚至用"红嘴巴"病来称呼也可以。
三、溃疡性红嘴烂嘴烂身病的症状
这种病症的显著表现有口部溃烂、头部破损、身体糜烂,同时会出现皮肤破损后的发红现象,得病的鱼儿行动迟缓,进食量减少。新出现的鱼身上出现红肿和发炎,同时伴有出血现象;鱼的身体部分开始腐烂和出现溃烂,体表和鳃丝上覆盖着很多粘液,而且这些粘液非常浓稠;有些地方的鳞片变得红肿,鳞片开始脱落和腐烂;还出现了局部的竖鳞病,鳞片竖起并且红肿;鱼的嘴巴周围和眼皮也出现红肿和溃烂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下颚部位有红肿现象;鱼的眼睛变得鼓起来;鳃丝开始肿胀,有些鱼还出现了鳃霉病;尾柄部位有出血或者竖鳞非常严重,鳍条的根部出现红肿或出血,有些鳍条开始腐烂;还有一部分鱼的内部器官变得脆弱。病情严重时,红头、红脸、红嘴、烂嘴、烂身等症状,十分明显。
(溃疡病,图源网络)
(才发病的鱼体表红肿发炎伴发充血症状)
显微镜检查显示,过去两三年期间,濒死病鱼的鳃部和体表普遍存在大量车轮虫,此外还有指环虫和斜管虫,这些寄生虫的寄生现象十分严重,可能是一个关键致病因素,所以冬季进行杀虫处理显得十分必要。
四、溃疡性红嘴烂嘴烂身病的病理分析
这种溃疡性红嘴烂身病,根据过去两年多的观察,主要在水温低于20℃时发生,从每年的11月持续到次年的3月是高发阶段。单从表面症状分析,很容易误以为是鱼类受伤后的赤皮水霉合并症,但即便在没有捕捞过的鱼塘也出现病例,而且部分病鱼直到死亡都没有水霉寄生现象。这些情况表明,该病与赤皮水霉合并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这种病症通常表现为眼睛肿胀、身体受损、出现血迹以及鳞片竖立等情况,将它同鲫鱼出血症和竖鳞症相比,两者有相似之处,不过差异相当显著。
(草鱼发病,图源网络)
依照惯例的病理检查,或者套用僵化的理论框架,池底沉积污染物或水质变差可能算作诱病因素,整个越冬期持续两三个月,但冬季很少添喂饲料,鱼儿活动量减少,底质和水质虽有关联,但影响应当有限,毕竟重新清理池塘注水后放养的鱼也会生病。
近些年各种罕见病症接连出现,诸如鱼瘟、鳃出血、大红鳃、败血症,以及本文探讨的烂身病等众多突发性病症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纷纷涌现,引发关注。分析这些现象的成因,有人归咎于药物使用不当,有人认为是养殖密度过高所致,还有人指出与水质环境恶化密切相关,观点纷纭,莫衷一是。然而,深入探究不难发现,这些解释往往过于依赖既定理论框架,缺乏创新性思考。这篇文章有个想法,国家要求饲料和渔药"禁止使用抗生素"是最近三五年才开始的,而怪病多起来和抗生素被禁止,基本上是差不多时候,这两件事发生时间上这么接近,是不是有关系?值得研究并且想办法解决!
五、溃疡性红嘴烂嘴烂身病的防控措施
这近两年里,针对这种病症,我们尝试了多种多样的应对措施,也应用了信誉良好的厂家生产的药物,但收效甚微,几乎没什么作用。钱投入了不少,鱼却损失惨重,感觉就像是白花钱。后来我们转变了思路,对方法进行了筛选和改进,最终取得了一些探索性的治疗效果。现在把其中一些比较有效的防控措施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病鱼"鼓眼、红嘴、烂嘴、鳃上粘液厚重"症状明显)
面对难以治愈的用药难题,多种途径可以尝试kaiyun.ccm,本文提出选用部分(新式)药物来应对溃疡性红嘴烂身病症候,或许能带来一线生机,因为这类药物属于创新品种,可能尚未遭遇病菌的耐药性挑战,因此具备一定的治疗效果
1.杀虫
这个病持续两年期间,检查鱼鳃时都能发现很多寄生虫,同时鱼体表面和鳃丝的粘液(鱼泫)也异常多而且粘稠。我们认为这是由于大量寄生虫侵入鱼体表面和鳃丝,刺激鱼体导致产生过多粘液。因此,应该优先进行杀虫处理,使用常规杀虫药全池洒落,重点消灭鱼鳃、鱼体上的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等寄生虫。
(体表红肿,发炎充血)
2.头孢类药物
头孢类药物,其核心成分头孢噻呋属于第三代兽用头孢菌素,被列为国家二类兽药,展现出广谱且高效的抗菌特性,对于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以及B-内酰胺霉菌株均能产生显著效果。它通过干扰黏膜肽链的相互连接,损害细菌细胞壁,从而实现杀菌目的,在人体内的药物浓度能够维持72小时,并且不容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是当前抗菌能力较为突出的药物之一。
(我们用的头孢类药,为避有广告之嫌,仅截图以示)
根据文献记载:头孢类药品能够应对鱼类的多种感染,包括突发性出血症状、肠道炎症、鳃部损伤、尾部溃疡、由弧菌引发的病症、爱德华氏菌感染、细菌性全身感染,还有头部及口腔发白、体表皮肤发白、表皮组织坏死等情况。
本方案所使用的头孢类药物是由头孢噻呋、舒巴坦钠、大黄以及玄明粉混合制成的复合制剂,每包装含200克粉末,能够处理2至5亩面积,使用时需彻底溶解后全池均匀撒布,或取100公斤饲料掺入200克药剂充分拌匀后进行饲喂,整个疗程持续3到4天。
3.纳米银类药物
纳米银药物能够快速渗透到受感染区域杀菌抗炎,迅速愈合伤口,帮助细胞恢复生长,其优势在于效果显著,且没有毒性、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不具腐蚀性、不会留下残留物,使用时非常安全可靠。
(我们用的纳米银类药,为避有广告之嫌,仅截图以示)
根据文献记载:纳米银具备优异的穿透能力,能有效控制多种微生物,包括诺卡氏菌、杆菌科成员、肠炎菌群,以及虹彩病毒、出血性病毒、白斑病毒、各类杆状病毒、传染性组织坏死病毒等,同时对真菌、弧菌、疱疹病毒也有显著作用,能够根除水体中常见的弧菌、真菌、霉菌和抗药性强的病原体。
这款纳米银药物以银离子消毒剂、乙醇和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是几种有效物质的混合制剂,装在200毫升的瓶子里,每瓶能够处理2到5亩的面积,使用时需要加水进行稀释,然后均匀地洒在整个池塘里,每天使用一次,需要连续使用3到4天。
(鲫鱼:烂身,体表粘液稠滑)
4.蛋氨酸碘
蛋氨酸碘是以氨基酸为结合剂的药物,属于新型制剂,具有广泛的杀菌作用,能够有效消灭病毒,且无药物残留问题。通常情况下,聚维酮碘中的有效成分载体是聚维酮,而蛋氨酸碘的载体材料为蛋氨酸,实践证明蛋氨酸碘的药效要优于常规使用的聚维酮碘,只是药品价格相对较高。
(为避有广告之嫌,仅截图以示)
蛋氨酸碘性质稳定,穿透力好,几乎不引起不适感。它同聚维酮碘一样,能够与多种消毒药剂协同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效能。该物质适用于治疗水产动物的多种病症,包括出血、烂鳃、腹水、肠炎、疥疮、腐皮、赤鳍、溃烂、烂尾、烂嘴、赤皮、打印和脱粘等。
4.用药方法
这种病症的治疗需要持续进行。首先,要喷洒杀虫剂,每天一次。其次,可以选用头孢类药品,纳米银制剂,或蛋氨酸碘,这三种药剂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或者从中挑选一种使用。如果条件允许,比如鱼儿能正常进食时,将头孢类药品混入饲料内服,效果会更好。
5.治疗疗程
治疗方案包含两种组合,分别是杀虫药与头孢类药物搭配纳米银类药物,或者杀虫药、头孢类药物、纳米银类药物再联合蛋氨酸碘,这种联合方式用于治疗,整个治疗过程建议持续五天,但最少也要三天,具体实施步骤为第一天使用杀虫药,接下来依次使用头孢类药物、纳米银类药物和蛋氨酸碘。
6.药理分析
这种疗法通常能带来显著改善,我们的分析如下:常规养鱼时多采用含氯、溴、醛成分的药剂,这些是市面上通用的消毒药物,并非药物无效,而是长期使用后,鱼体会产生耐药性,从而削弱了药效。采用新型药物,包括头孢类、纳米银和蛋氨酸碘,或许涉及突破抗药性的问题,旧型细菌面对新药,效果增强是意料之中的事。
视频二介绍鲫鱼红嘴烂身病,具体表现为鱼嘴和体表出现充血现象,眼睛会鼓起,鱼鳞会竖立起来,鳃丝上的粘液非常浓厚。
六、注意事项
这种病是鱼儿容易得的细菌感染,从治疗鲫鱼突发病症的经验来看,有个情况必须注意:不能往水里加水,也不能换水,更不能让鱼缺氧,没生病的鱼塘一旦加水就会生病,这个现象的原因目前还没弄明白。
(鱼的肝脏破脆化,孙翰昌供图))
当遇到水质欠佳的状况,可以配合实施"底改"措施,在治愈工作结束后,接着运用生石灰水进行喷洒,同时开展调水工作,这样做对于加强治疗效果非常有益。
七、"低温不用药"的误导
由于冬春季天气阴冷,时常下雨或放晴。有人咨询时表示:阴雨天气变冷,气候状况不佳,鱼群又生病了,还能继续用药吗?其实这是受到了"低温时不用药"的错误观念影响。天气不好时停药确实安全,一年都不用药当然更理想。虽然早有"低温时不用药"的说法,但令人困惑的是:难道真的会有虫害不除,疾病不治,宁愿看着鱼死亡也不用药吗?鱼类常受低温类疾病侵袭,例如水霉病和小瓜虫、斜管虫等,此类病症多见于冬春低温季节,水霉病所致损失每年都极为严重,小瓜虫则难以根除,每年都颇为烦人。
(病鱼"鼓眼、红嘴"症状明显)
所以,一旦鱼得了重病快要死掉或者已经死了,必须要有十万火急、雷厉风行的精神严肃处理,应该立刻采取类似120急救和重症监护的坚决行动,你如果还死守着教条式的固定方法来套用,拖拖拉拉的,有时恶劣的天气可能持续好几天甚至十几天,而严重的鱼病三五天就会突然发作,发作之后就无法挽回。你等到天色转晴再施药,或许鱼儿大多已经死亡了。因此,是否施药要审慎考量,不能拘泥成规,当机立断,非用不可时就得用。倘若在恶劣天气下不得已施药,用药后开启增氧设备即可。
另外,有人咨询时询问该药物何处有售,如果你需要,可以在当地的水产药店购买,或者通过网络购买,如果确实无法购得,可以添加微信号ycsh638成为微信好友,对方可以帮你代购并寄送给你
另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