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每月被莫名扣费 罪魁祸首竟是深藏手机锁屏杂志的广告
夹在壁纸中的锁屏广告
“我原本以为这是开启某个功能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于是点了进去,结果不知怎么就安装了若干应用程序。”老曾讲述。
记者在他手机中发现,类似钓鱼、消消乐的游戏软件有六个,手机优化、数据统计、无线上网、电瓶维护等实用工具类软件更是超过十种,合计消耗1.37GB存储空间,而且每个软件都会发送各类红包、晋级、清理等通知,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更复杂的营销陷阱。
“罪魁祸首”是杂志锁屏。
如果是安卓设备的使用者开yun体育app官网网页登录入口,在从锁屏界面向左或向右滑动时,原本的背景画面会转变为一系列杂志封面图。不过,在这组组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内容里,有时会穿插着几幅商业推广的影像。轻率地点击这些画面,并不会直接开启解锁状态,而是会导向一篇介绍科学知识或是宣传性质的文章,而文章的末尾部分通常会附带一个推荐安装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广告。没过多久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老先生就无意间又安装了一个新的用来监测电池状况的应用程序。
“深藏不露”的通知广告
“能否为我查询,是何人导致我的账户产生扣款?”九月某个周末,上海陈大爷赶忙来到住家附近的电信服务点,把手机交给了工作人员。微信上,一条缴费提醒写道,“您已订购**会员,每月会自动扣除19元”。
陈大爷对营业员表示完全不清楚订操作方法,他的手机是刚换的荣耀机,每次开机,屏幕总显示有未读信息,他总是胡乱点击,才能返回主界面,今天早上,他跟着一条信息逐级操作,结果跳出扣费提示。
记者在营业厅遇见陈大爷后,对他的手机进行了检查,发现主屏幕上的许多提示,实际上都是经过伪装的商业信息,它们以启动画面和消息的形态展现,导致老人误以为,要继续使用手机,就必须依照这些“提示”的指示操作。
这笔款项的扣除是在当天进行的,当相关媒体人员向社交软件官方渠道反映情况并申请撤销扣款后,退款已经转回了那位长者的账户余额里面。不过怎样才能确保陈先生今后不会再遇到类似的情形呢?
记者调查
广告推荐来源众多
无法一键关闭
壁纸宣传和提醒宣传,并非安卓设备广告出现的所有途径。《IT时报》记者经过了解得知,单是一部安卓设备,其上可以容纳并放置广告的位置至少有四五个地方。
锁屏图片广告在几乎每款安卓设备上都存在,并且系统会默认启动这项功能。vivo手机上,杂志锁屏的推广内容出现得相当密集,大约每隔两三幅画面就会插入一则广告,其中多数是来自合作应用的小游戏。华为设备则更侧重于推送自家平台,例如华为视频、华为音乐以及华为阅读等应用或服务。其他厂商的手机在杂志壁纸界面同样会加入商业推广,只是频率和形式有所不同。
定制化宣传几乎成为所有安卓设备的固定配置,初始设置通常都是启用状态,不过其系统内的具体路径各有不同。部分设备将它放在“智能助手”模块,另一些则设置在安全选项下的广告/隐私分支。不同厂商对此功能的说明大同小异,这种定制化宣传是借助海量数据挖掘出使用者偏好的内容,进而推送匹配度较高的宣传信息。
这些宣传内容会出现在手机品牌方和相关机构运营的渠道上,诸如软件中心、日常应用、声音播放等平台。然而,尽管设有控制选项,官方说明关闭功能仅能降低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并不会使出现的频次降低。
陈大爷碰到的这类通知也是其中一种。通知一般是应用向用户通报自身状况的设置,只要开启,即便手机屏幕被锁,也能强行显示出来,像是微信的提醒、外卖软件的送餐信息等。不过,现在这些通知功能却被某些应用当作了发布广告的渠道。曾大爷手机里那些莫名其妙被安装的应用,除了能够提高安装数量,主要目的也是借助通知功能,来推送各种广告信息。
这些依然不是全部。
新界面、便捷功能、模块化服务等等,各类看似复杂的功能里,都设有推荐内容入口,并且预设为激活状态,要是用户追求简洁的显示效果,就必须将这些推荐设置全部关闭。
不过,媒体人员了解到,用户无法通过一个按钮关闭所有内容,必须通过系统里的调节部分,逐个去寻找并关闭它们。
华为手机为例,依照《杂志锁屏用户协议》内容,确认锁屏界面或许会展示商业宣传。第12项规定,使用者可经由禁用“杂志锁屏”选项来终止该协议。荣耀、vivo、小米等品牌亦存在类似说明。然而,只能在“桌面和个性化”的设置选项里,寻找到“杂志锁屏”功能并执行关闭操作,却不能将其他宣传内容一并移除。
《IT时报》记者耗费了将近二十分钟,逐步禁用了陈大爷手机上的诸多推送功能。
我们的手机只能对气象信息、日程安排、设备管理这类系统程序进行部分控制,无法整体禁止所有宣传信息。有荣耀专卖店职员表示,那些必须点开广告才能打开屏幕的,是其他应用造成的,跟手机操作系统本身无关。要处理这些应用里的宣传内容,要么在应用内部关闭,要么直接把应用删掉。
测试期间,记者观察到,仅小米手机在系统选项里设有广告拦截工具,并且这个拦截工具在出厂时就被预先启动了。这个功能专门用来处理小米浏览器内弹出的广告,对其进行筛选和标记,同时也能防止网络探测器获取个人资料。
在处理外部应用软件方面,华为采取在安装环节实施拦截的措施,开启纯净状态后,所有非华为应用商店获取的程序,包括浏览器获取、网页链接获取等类型,都会触发安全警示,必须键入密码方可完成安装;小米则借助对多个应用存放目录的集中管理,来关闭广告推送,以此降低广告的传播范围。
开屏广告背后的“金矿”
年轻人处理手机垃圾、屏蔽无用推送或许很容易,但在数字鸿沟的另一端,老年群体面对的智能手机却像是一个温床,会不断产生各类广告和恶意程序。
根据上述新闻报道,2022年时,上海一位姓吴的市民遭遇了“手机被控制”的情况。他的手机一旦被解锁就会自动播放广告,而且始终无法停止,即便使用杀毒软件和重启手机,广告反而变得更加频繁,这与当前出现的锁屏广告现象如出一辙。
警方查实,手机上安装的三种应用软件包含窃听、强行弹出等不良程序。而主谋牛某和高某,为了增加广告观看次数,在二十多个工具类应用中植入了他们制作的程序,又加了标志隐藏、运行隐藏等手段,使用户难以查明广告源自哪个应用。根据调查,这个非法应用已被安装超过两万次,有五分之二的用户在解锁界面时会遭遇广告强制播放,通过这些广告该系统获取了高达二十多万的非法收入。
广告行业利润丰厚,维卓WEZO与TopOn、AppMagic共同发布的《2023全球移动应用营销变现白皮书》揭示,全球应用广告样式的eCPM(每千次展示收入)在部分区域可达到6.84美元。这表明用户互动频率越高,广告联盟收益越可观。一个App的启动画面停留五秒,用户若每日点开十次,便等同于接触了将近六十秒的广告内容,日积月累,这种广告形式能带来惊人的广告展现次数和总时长。据业内人士消息,某些手机应用中,以启动页面及弹窗形式出现的广告,其营收贡献可占总广告收入八成左右。
此外,由于社会进步,广告借机依附于手机设备,变换多种形态,层出不穷。Taku与TopOn共同推出的《2024年上半年度全球移动应用广告收益调研报告》表明,众多应用类软件中,常见的广告类型主要有五种,分别是首屏展示、页面间广告、横幅广告、融入式广告以及奖励式视频广告。该广告类型能迅速收回投入,且适合许多应用缺少奖励机制的情况,因此最受开发人员青睐,在所有广告类型中产生的收入超过六成。
记者手记
国产手机的用户权益保护
也要有“国际范”
电脑上屡禁不止的垃圾广告和软件,如今在手机上“青出于蓝”。
工信部2023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有明确要求,应用开屏和弹窗消息必须设有明确便捷的关闭选项,确保用户能够轻松关闭;同时禁止频繁弹出窗口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也不能借助“全屏热力图”或高敏感度的“摇一摇”等容易误操作的设计来引导用户进行操作。
清朗行动持续进行中。2024年1月22日,工信部披露了31款存在侵害用户利益问题的App及SDK。闲鱼、下厨房等应用被指出存在开屏广告跳转不当的情况。此外,不少游戏类应用被批评强制、反复、过度索要用户资料。
但是,单从管理规章角度入手,依然无法根除那些碍眼的宣传标识,手机的技术层面也必须实施更严格的改进措施。
老年人面对手机上繁多复杂的功能设置时,想要找到并关闭各种推荐信息、系统通知以及广告推送,往往非常困难,几乎难以实现,因为系统预设的推荐选项大多默认开启,这就很容易让老年人一开始就陷入广告的干扰之中,陷入其中难以脱身。
苹果和微软的生态体系近年持续精简功能,例如苹果的个性化广告服务,系统预设为不启用模式,每当用户新增应用程序,都会询问是否同意该软件记录个人活动,Safari与Chrome浏览器亦逐步限制Cookie的数据追踪。
这些做法使苹果手机的外观比国产手机更显干净整洁。陈大爷向记者表示,打算回家后将新手机换回那部不再使用的苹果iPhone 7,这样至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扣费问题。
当前全球手机市场情形下,国产手机在“革新”方面超越苹果,市场占有比例持续增长,期待其在消费者权益维护层面也能展现“世界水准”。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腾讯元宝AIGC IT时报 采访对象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