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19

2007年6月

图书馆论坛

LibrarvTribune

Jun,2007

Vol

27

No.3

第27卷第3期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

(深圳图书馆,广东深圳518026)

[摘遇与挑战。

关键词,射频识别,图书机构,新颖运用,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这篇文章的编号是1002一,期号是167,出版年份是2007,卷号是03,页码从0008到0004

从深圳图书馆运用RFID的实践和认识出发,说明这一创新技术为图书管理领域在服务层面、业务流程以及行政运作方面创造的机遇

二零零六年六月九日,由我国科技部等十五个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国射频识别技术政策白皮书》正式问世,这表明国家层面开始促进射频识别产业与应用进入快速成长阶段。二零零六年十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八六三计划,设立了并公布了“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等二十项重大研究项目,这显示出国家正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来推动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内各个领域的普及。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借助无线射频信号进行通信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方法。电子标签常被称作射频识别装置,这种装置体积微缩,信息存储量丰富,使用周期持久,能够反复利用,能够实现迅速信息读取,无需视线接触识别,适应移动场景,可以同时追踪多个目标,具备定位功能,还能进行长时间的监控管理。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配送、生产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领域得到应用,能够显著提升管理效能和操作水平,减少开支,从而开拓新的社会价值与经济利润增长途径。

任何创新科技的出现、进步和推广都必须经历特定阶段。专家分析,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预计在两到五年后实现广泛部署,2008年时仅货物配送体系对它的需求量就可达四亿美元。

通过引入外部技术,再进行深入理解和转化,最后实现新的发展,这是一种需要灵活使用的关键方法。从确认个体身份到物品的流转过程,从食品的来源记录到公共藏书机构的管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已经迅速渗透到众多领域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并融入了人们的日常活动。该技术在图书馆环境中的运用,既不是照搬现有模式,也不是专门为图书管理行业量身打造。它仍然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和有待改进的空间。为此,在主动吸纳并运用海外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之际,需要立足国内图书馆业务特点,以创新的文献服务思想和高标准的资源管理方式为指引,挣脱既有陈规的局限,勇于尝试变革,促使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转化为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推行文献资源智能管理的得力工具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借此消除整个行业的普遍困境,让图书馆用户、社会大众及国家整体获得广泛惠益。

引进了RFID技术及设备,将其创新性地应用于图书馆业务领域,例如与图书馆数字化系统对接,在深圳图书馆为d—ILAs,开展兼容及应用延伸等课题的积极探索,填补了相关空白,独立创新开发了架位标识、文献定位导航和智能分拣书车,并已投入使用。这些应用和创新,处理了图书馆事业前进和业务活动中的普遍困境,为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采纳和深入挖掘提供了充足空间。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同文献智能管理系统的结合,让深圳图书馆的服务水准与作业效能获得了显著改善。新馆启用以来,众多访客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表现出极大关注,普遍赞赏其便利性与高效性,并给予积极回应。入馆人次较以往增长了六至八成,外借册数提升了五至七成。“RFID文献智能管理系统”的使用,让文献检索变得准确明了,文献查找变得十分方便,文献借阅也变得迅速快捷,这些方面都极大地提升了为读者提供的服务水平。例如,我馆的馆藏联机目录(OPAC)的使用次数近年来不断减少,原因是即便查询到了文献,也常常无法在对应的书架上找到,因此读者大多选择直接在书架前翻阅书籍来代替查询操作。新馆自从应用了RFID文献智能管理系统,在OPAC里实现了文献的查找和指引功能,全馆八十多台OPAC查询设备每天都非常繁忙,直接造成文献借阅量的显著提升。

2图书馆行业的应用空间

2.1

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手段

RFID技术方案,可以自动完成识别任务,并且能够获取相关数据,这种方案具备自动化特点

Identifica.

tionand

Data

捕捉技术,自动化信息与数据采集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应用于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

使用时,RFID标签能够为一本图书、一张光盘或一张借阅凭证记录一个独一无二的识别码,同时借助该识别码能够实现迅速准确的流通操作、读者信息维护以及藏书数量监控。

图书馆的日常借阅管理原先依靠条形码和磁性标签来完成,而RFID标签则将借书还书与防盗检测的功能整合在了一起,它在数据存储量上更加出色,使用起来便捷且读取速度快,能够实现不同系统间以及多种平台间的数据互通,同时拥有更强的错误容忍能力和信息保密程度,还能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协同工作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为数字化图书馆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深圳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借助了RFID技术的优势,与新馆内RFID技术的整体部署相衔接,建立了一整套基于RFID技术的功能模块,在自动借还书、物品自动分拣、图书归位维护、藏书统计、系统查询引导、图书查找帮助、信息收集以及全天候还书服务等领域都实现了突破。

数字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过程,数字图书馆的内涵也在不

深圳图书馆的应用现状及效果

2006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深圳图书馆新馆,是中国最大的

RFID项目是国内首个全面运用RFlD设备的图书馆,该馆在文献的采集、分类、处理以及借阅、保管和读者证管理等方面,已经完全用RFID标签和阅读器替代了原有的条码、磁条等传统工具。深圳图书馆的所有业务流程都建立在RFID技术之上,成效非常明显。

深圳图书馆配置了将近两百万个射频识别标签,配备了十三台射频识别自助借还设备,其中一台设在馆外用于二十四小时自助还书,设置了八套射频识别馆员工作站,配备了六十套各种射频识别阅读器,安装了二十六套射频识别安全门禁系统,还部署了二十四台射频识别智能分拣书车。

在深圳图书馆的RFID技术应用上涉及了三个层面的内容:第8

万方数据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