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带你搞懂牛顿三大定律!

频道:生活应用 日期: 浏览:7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总维持原有静止或直线运动状态不变,除非受到其他物体影响导致状态发生转变。

惯性定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这个定律说明物体无需外力就能保持原有运动状态。只要物体所受外力总和为零,它原先的速度是多少,之后就会维持那个速度不变。

它为何又被称为“惯性定律”?惯性在英文中与惰性是同义词,即懒惰之意。因此,惯性定律表明所有物体都倾向于维持现状,不愿主动调整自身运动状态,如同懒洋洋的猪一般。

假如我此刻保持静止,便会持续这样,只有当你施加推力时才会改变;倘若我此刻拥有某个速度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便会以此速率不停行进,直到受到外力阻碍才会停止。

爱好科幻影片的人,对于这样的场景应该很熟悉:有位太空人,在宇宙中,无意间扯断了与飞行器的系绳,于是,其他人只能干看着,这位太空人,以某个速率,飞往宇宙的远方。由于太空中,没有其他力量阻拦他,因此,他就只能依照惯性定律,保持原状,持续以同样的速率,向前飘去(尽管他很不情愿)。

这表明:即使没有外力,宇航员依然能够活动,确实力并非维持物体运动的关键因素。那么,力的真正作用是什么?伽利略在后半句中阐述:力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转变的缘由。换言之,虽然物体运动本身无需力来维系,但若要调整运动状态,比如宇航员希望停止漂浮并返回飞船,就必须借助外力进行推动。

明白力量能够影响物体活动方式之后,我施加特定的作用,你的运动快慢会怎样变化呢?若要精确计算这个关系kaiyun全站app登录入口,就必须借助牛顿的第二条法则。

牛顿第二定律

怎么算呢?

速度的改变需要借助某个物理量来衡量,因为力能够导致物体速度发生变动。举例来说,假设一辆汽车当前行驶速度为每秒两米,而在一秒之后,它的速度提升至每秒四米,那么在这段时间内,汽车速度的增量为每秒两米,计算方法为最终速度减去初始速度,即四减去二。

车辆行进速率为何会变动呢?这主要是动力系统的驱动力导致其速率产生调整,以马匹拉动的载具为例,则是马匹的拖拽力造成载具速率的转变。既然速率出现调整,那么必然存在某种外力施加于其上。

那么,力量强度与速度变动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呢?是力度增强,速度改变幅度就随之增大吗?表面观察似乎合乎情理。两匹马牵引车辆,一秒之内可能使车体获得两米每秒的加速度;而四匹马同时发力,也许一秒之内就能赋予车辆四米每秒的速度提升。然而,即便仅有一匹马,只要时间持续足够长,比如六十秒,车辆完全能够累积更显著的速度增量。因此,单纯依据速度变化幅度来判断是不恰当的,必须结合时间因素来考量:在固定时段(例如一秒)内,物体速度的增减幅度越显著,意味着其承受的推力越强。

所以可以断定:外力总和越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越迅速。而每秒速度增减的幅度,就是加速度的含义。换言之,我们借助加速度这个概念来衡量物体速度转变的剧烈程度。速度恒定不变时,加速度值为零;速度在1秒期间由2米每秒增至4米每秒,加速度即等于2米每秒每秒;速度在2秒期间从1米每秒提升至7米每秒,其加速度计算结果为:

明白了,物体承受的外部合力增强,那么它的运动状态改变得更加迅速,产生的加速度也就更大。

还有其他因素能改变加速度吗?同样是马,分别拉自行车和大卡车,它们的加速度会相同吗?显而易见,加速度不仅受合力制约,也与物体质量相关:质量增加,在相同合力作用下加速度减小,质量减小则加速度增大。基于这些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便水到渠成。牛顿第二定律阐述开yun体育app官网网页登录入口,物体获得的加速度与其承受的净外力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同时与自身质量呈现反比联系,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等于ma。由此,我们得以确立牛顿力学体系中的核心公式,可以说整个高中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F=ma这一公式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运用展开的。

牛顿第二定律促使我们以不同方式思考“质量”的含义。惯性定律难道不是在说所有事物都缺乏主动性吗?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它们都不愿意改变原有的运动轨迹。然而,尽管万物都显得迟钝,这种迟钝程度却存在显著差异。有些物体只需轻微施加力量,就能轻易改变其运动状态;而另一些物体则异常顽固,即便使用大型搬运工具也无法使其移动。

要分辨一个物体是轻微迟钝还是特别迟钝,可以看它的重量。依据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的重量越重,相同外力作用下获得的加速度就越小,也就是它的运动状态转变得越慢,这就是更迟钝的含义。因此,重量就是一个评估物体改变运动状态难度的指标。重量越重,体型越庞大,就越不愿意活动,这样想似乎很有根据。

从这个视角,我们重新体会牛顿第二定律 F=ma:外力 F 试图调整物体的运动状态 a,不过质量 m 越大,物体越不情愿,越倾向于维持现状,越不容易被外力 F 改动。因此意志力越强,就越不容易被外界引诱所动摇;体量越庞大,就越不容易被外力驱动所移动。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两个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加的力与反作用力数值相同,但指向相反,即等值反向,但并非力,而是作用与反作用,这是牛顿本意,不过未明确提及力字,由于探讨牛顿力学范畴,教材为便于理解,直接表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比如说,当我使劲撞向一面墙壁时,会立刻感受到墙壁也在同等力度上撞击着我,这两个作用力数值相同,但运动趋向于对立。

来源:《什么是高中物理》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