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账43年!青岛这个农民的家庭账本成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宝”

频道:社交专题 日期: 浏览:1

农家的簿册蜕变为“珍藏藏品”,家中的收支记录化作“民族档案”,赋予其历史分量的是四十三载坚持不懈和毫无私心的社会责任。“只要祖国召唤,我定会写到力不从心!”这是平度市大泽山镇三山东头村村民刘元九对国家的郑重保证。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国家实力增强,时代特征演变……从1982年开始,他一笔一划地记录,众多收支明细清晰可见。国家博物馆在2007年和2017年先后两次收藏了他的账簿,这是该馆现存的唯一一份农民家庭记录。如今,刘元九亲手书写的账册已有四十三年的历史。

人物名片

刘元九

年龄:72岁

身份:平度市大泽山镇三山东头村村民

时光中的诚信刻度

历经岁月流转,账簿里数字的起伏宛若中国乡村进步的轨迹,将四十三载的沧桑巨变浓缩于世人视野之中。我们得以洞察农家收支额度的增减与构成差异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得以明晰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商品价值的波动及经济布局的演变,得以领会国家振兴乡村方略在个体层面的真切实践。这既是一个寻常农家世代的足迹,也是一家子对过上富足日子的向往,同时蕴含着通过辛勤劳动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及乡村生活从旧景到新貌的变迁。

家庭怎么记账一目了然_43年农民记账 国家博物馆收藏 家庭账本记录乡村变迁

刘元九在记账。

必须记下每一个细节,分毫之差都不允许忽略。小本子反映出巨大的诚信,刘元九四十三年用真心创造的“国家记忆”,在乡村发展过程中留下无与伦比的诚信标记。他的“公开账簿”获得乡邻们的称赞,说“老刘的计算比量具更准确”,“老刘的簿子比金融机构的存单更值得信赖”。这位青岛的乡村长者是诚信理念的传播者,凭借一丝不苟的簿记行为,为诚信的衡量方法提供了全新诠释,同时借助乡土文献核对官方记录,体现了介入社会记录的使命意识,还经由家族记账习俗塑造良好品德,完成了传统美德的创造性延续。

小账本折射农村大变化

规整的木柴堆放得井然有序,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整个家显得十分简朴——72岁的刘元九居住的屋子,同大泽山镇当下许多农户的住所一样,充满了生活气息。刘元九待人总是面带微笑,他的双眼明亮有神,眉宇间流露出经历岁月磨砺后的从容与稳重。

信息中聊家常事,可通晓世事。翻开他的账簿,细微处有柴米油盐,重大处有为子购房置车,他无一遗漏,全都记录在案。1982年5月2日,他明确记载:供应站的酱油每斤1角2分钱,食盐每斤5分钱,用2块4毛钱购买了20斤酱油,用5块钱购买了100斤盐……这些紧凑排列的数值,虽然显得细小,却反映了小山村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既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也寄托了平凡农民对于社会进步和幸福生活的期盼与追求。

刘元九家乡的大泽山镇种植葡萄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不过真正依靠葡萄实现富裕却是近三十年的发展成果。2007年,刘元九家五亩葡萄园的年总收入仅达二万八千九百零二元三分;到了2023年,相关账簿记录的收益已增至十万元零一百元。葡萄藤蔓如今变成了财富的源泉,刘元九表示,家乡经历了根本性的转变,村民们全部脱离了贫困,享受着美满的生活。这本账簿现在不只是纸张和墨水的普通结合,微小的数据变化,反映了小城镇乃至全国乡村发展振兴的显著成果。

杂记记录“幸福大账”

许多账本,看似记录乡村变迁的点滴。无数数据之中,揭示国家自1978年推行改革以来,各项惠民举措如何深入基层——取消农业税并发放各类农业补助,乡村养老保障逐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广泛覆盖,精准帮扶政策大力推行……

刘元九告诉笔者,有两桩经历让他永生不忘。一件是2005年12月29日,国家废除了农业税。这项政策让当时九亿中国农民彻底摆脱了持续两千六百年的“皇粮国税”。另一件是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会议报告阐述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方针,同时一致同意将第二轮土地使用许可期限再延续三十年,使依靠土地谋生的众多农业人员获得了长久保障,刘元九特意准备簿册,将这一重要时刻载入其中。那个时刻将近黄昏,他挑着铁锹往东边那片有五亩大的葡萄园走,望见那些栽种多年的藤蔓和架子,仿佛遇见了相识很久的故人,内心充满难以言喻的感动,感慨道:如今这崭新的时代,竟让我老刘有幸身处其中!

刘元九在1995年之后,除了记录个人的收支情况,还开始撰写一本名为“生产生活杂记”的册子,里面详细记录了与村庄发展紧密相关的重大事件。这本册子中,主要记载了村庄发生的显著变化,例如道路修建的起始时间、路面铺设的年份以及通车日期等具体信息。2008年4月8日,启动了路面整修工程;2008年6月22日,着手进行路面铺设工作;2008年6月29日,道路正式开放通行。刘元九的“杂记”里记叙了村子从泥泞土路转变为平整水泥路的经过。过去村里全是土路,每逢晴天满身尘土,遇到雨天则泥泞难行。如今情况大为改善,道路都已实现硬化,出行变得顺畅许多,村子的整体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刘元九对乡村面貌的细微转变十分留意,同时体会着国家利民举措带来的满足感。他身为村庄发展的见证者,还特别留意到左邻右舍家中添置的诸多新设备。彩电、手机、冰柜、洗衣设备、太阳能装置、沐浴装置、摩托车等早已普及,单说汽车,2008年村里仅有21辆,到了2016年则增至85辆,其中过半是私家车。刘元九深有感触地表示。

刘元九早先担任过库房看管,后来做过农技推广,还当过账房先生。他一生为人忠厚,做事勤恳,生活节俭,这种踏实作风与锲而不舍的态度互相促进。有人对此表示不解,一个寻常百姓,四十三年里真的从未动摇过吗?他回答道,自己之所以能坚持到底,是依靠三个关键:坚定的意志,持久的努力,以及耐人的性情。最初决心行动,目的是为后代留下些回忆,让下一代了解本代人的奋斗历程,永远铭记勤俭节约,这是意志的起点;接着意识到能对社会贡献微薄之力,虽不足道,却能为世人提供参考,这是毅力的支撑;当公众的期待与个人信念一致,责任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最终形成了一个目标:为家族记录每件物品,为国度积累点滴成就。

农家账两次成为“国家记忆”

刘元九的账本排版十分整齐,然而,由于他只接受过有限的小学教育,记录账目对他而言并非易事,他掌握的汉字数量有限,因此早期账簿中经常出现错字,之后,他在记账的桌面上放置了一本工具书,需要时随时查阅,数十年的记账经历,使刘元九的认字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刘元九对记录开销这件事充满热情,一点也不觉得是件麻烦事kaiyun全站app登录入口,他坦言,若是一天不记录,就会感到非常不适。他对记账的坚持程度令人惊叹,即便是生病时去医院治疗,即便身体极为痛苦,他也要详细记录下花费的金额,以及每一笔钱都用在了哪些方面。由于长期养成了记账的习惯,刘元九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着纸和笔,哪怕只是一分钱的开销,他也要记录下来。

国家博物馆在2007年和2017年分两次购入他的账簿,这是国家博物馆目前仅有的农民家庭账簿。“请给我一个月时间,我将账簿誊写一份留给家人。”在得知国家博物馆有意收藏他的账簿后,淳朴的刘元九提出了这个请求。国家博物馆也对他作出保证,只要他或其后代持续记录,博物馆就会逐年收藏。因此,尽管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开yun体育app官网网页登录入口,但刘元九至今仍在坚持写作,那个小小的账本在时光的冲刷下,依然不断增厚。“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是账本被国家博物馆珍藏,未曾料到个人的一个简单习惯会对国家产生意义,这便是这些账本最理想的结局。”

2018年,刘元九受邀前往国家博物馆,观赏了名为“伟大的变革——改革开放40周年”的展览。在博物馆内,他目睹了祖国四十年的巨大进步,同时发现了一件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物品,那是一本他记录了三十多年个人收支的账簿。面对这些景象,他内心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骄傲,能够亲身来到这里,亲眼见证国家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不禁在脑海中默念八个字:繁荣兴盛,国家太平。刘元九情绪高涨地表示,他内心充满信心,这得益于我们拥有党和国家最稳固的支持力量。只要他的记忆尚存,就会持续记录,力求为国家奉献五十年的见证。(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健 平度市文明办供图)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