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频道:社交专题 日期: 浏览:3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沿着小丘向西走约一百二十步,穿过竹林,便听到潺潺水声,宛如玉佩相碰开yun体育app官网网页登录入口,令人心情愉悦。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望去,便见到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此篇《小石潭记》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之手。《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文章详细记载了作者游玩的全过程,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小石潭”的美丽风光,同时也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因贬谪而难以言表的忧愁与悲凉。本文在抒情方面倾向于运用浓烈色彩,情感表达鲜明,时而回顾往昔,时而感慨时事,时而忧虑国家,时而怀念亲人,凭借其强大的艺术魅力,感动了无数代读者。

原文

沿着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穿过竹林,听到潺潺水声,宛如佩戴的玉环相碰发出的悦耳声响,心情因此愉悦。砍伐竹子开辟道路,下行便可见到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凉爽。潭底全由岩石构成,靠近岸边,岩石底部翻卷而出,形成小岛、小洲、峭壁和岩石。青树上的绿叶翠蔓交织,缠绕摇曳,错落有致地覆盖着枝头。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它们仿佛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托。阳光透过清澈的水面,投射在石头上,鱼影静静地停留在那里;突然间,它们又迅速游走,来来往往,忽隐忽现,仿佛在与游客们一同欢乐。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水道曲折蜿蜒,如同北斗七星般闪烁不定。两岸的地形错综复杂,形状各异,难以追溯其水源所在。

坐在潭边,四周被竹林树木所环绕,寂静无声,空旷无人,让人感到心灵凄凉,骨骼寒冷,幽深而凄婉。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清幽,不宜久留,于是便记录下这景象后离开了。

同行者包括吴武陵、龚古以及我的弟弟宗玄。随同前行的还有崔氏家族的两位年轻子弟,一位名叫恕己,另一位名叫奉壹。

注释

1从:自,由 。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仿佛玉佩与玉环相互碰撞,响起清脆悦耳的声响,这声音恰似佩戴在人身之上的玉饰所发出。佩与环,均为玉石制成的饰品,鸣则是指其发出的声音。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潭水特别清澈,带有丝丝凉意。它既透明又清新,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凉爽的气息。

以整块岩石作为其底部,(此潭)将整块石头用作基础。将……当作:视……为。用:采用。作为:充当。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边.

石底部分向外翻卷,从而露出水面的部分。这里的“卷”指的是弯曲的状态,“以”在此相当于连词“而”,用来表示承接关系。

15. 形态各异,或为岛屿,或为峭壁,或为岩石: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16. 岛屿,位于水中的高地。

17.屿:小岛。

18.嵁:不平的岩石。

19.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交织覆盖,摇曳生姿,错落有致地垂挂,随风轻轻飘拂。

约莫一百左右:估计有一百多条。其中,“可”表示大概,“许”置于数词之后,用以表示约数,其用法与“来”相似。

都仿佛在虚空中飘荡,没有任何支撑之物。其中,“空”指的是天空,而“皆”则表示全部或全部的人。

阳光穿透水面,清澈见底,其光辉洒落在水底的岩石之上,鱼儿的身影便映照在那些石块之间。阳光自上而下倾泻,照亮了水底;所谓的“布”,即是指这些影子在水石间的分布;而“澈”,则形容了阳光能够透彻地穿透水面。

鱼影停滞不前,宛如木雕泥塑般,呆滞地停滞不动。佁然,形容其呆滞的神态。

忽然间,它迅速地游向了远方,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视野之外。俶尔,形容其行动之迅速,远,则形容其游动的距离之遥远。

往来轻盈,动作敏捷。翕忽之间,显现出一种轻快的姿态。翕,形容迅速敏捷。

27.乐:玩乐。

朝潭水的西南方位眺望,连词“而”在此处连接状语和名词,无需翻译,仅起到修饰作用。西南,名词作状语,指向西南方。

溪水蜿蜒曲折,宛如北斗七星般闪烁不定,又似蛇行般蜿蜒向前,时而隐于草丛,时而显于眼前,光影交错,变幻莫测。蜿蜒曲折:如同北斗七星般曲折。蜿蜒前行:犹如蛇行般蜿蜒。

那河岸的地势错综复杂,形态各异,就像狗牙般参差不齐。犬牙状,交错复杂。那,指代的是河岸。

31.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四周环绕着茂密的竹树,四周空旷无人,令人心神凄凉,寒意透骨,幽静深远,充满了忧伤的氛围。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心生凄凉,寒气侵袭,幽深莫测,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认为该地环境过于寂寥凄凉。其中,“以”表达的是一种看法,“清”则指的是凄清的氛围。

不宜久留,遂将小石潭的景象记录于心,随即起身离去。停留:逗留。此:指代游览小石潭的经历。于是:表示顺承关系。离去:离开。

吴武陵,原籍信州,即现今重庆奉节地区,他在唐宪宗元和年间考取进士,却因犯有过错而被贬至永州,他与作者之间关系融洽。

36.同游者:共同游玩的人。游:游玩。者:……的人。

37.龚古:作者朋友。

38.宗玄:作者的堂弟。

随行人员:一同前行的随从。附属:归属,依附。随:伴随,动词。表修饰:表示对前面的词语进行修饰。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

4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译文:

沿着小土丘向西行进约一百二十步,穿过竹林,耳畔传来潺潺水声,仿佛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互触碰的悦耳声响,心情顿时愉悦。于是,挥动利斧砍伐竹丛,开辟出一条通道,眼前便显现出一个清澈的小水潭,潭水冰凉宜人。水潭底部由一块完整的石头构成,靠近岸边,石底逐渐向上弯曲,露出水面的部分,宛如众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和小岛。树木青翠欲滴,藤蔓碧绿盎然,它们交织覆盖,摇曳生姿,垂挂而下,形态各异,随风轻舞。

潭内约有百余尾鱼儿,仿佛在天际畅游,似乎无所依托。阳光穿透水面,直射至潭底,鱼影斑驳,映照在底部的岩石上。那些鱼儿静静地停留在原地,忽然间又向远方游去,穿梭往返,轻盈灵动,仿佛在与游客嬉戏。

朝石潭西南方眺望kaiyun全站网页版登录,溪水曲折如北斗,蜿蜒似蛇行,时而清晰可见,时而隐匿不见。溪岸形态犬牙交错,难以辨认溪水发源地。

石潭之畔,四周环绕着竹林与树木,一片寂静,空无一人。这样的氛围让人心生凄凉,寒意直透骨髓,幽静深远,四周弥漫着忧伤的气息。由于此处环境过于凄清,不宜久留,于是便将这景象记录下来,随即离去。

参与此次游览的包括吴武陵、龚古以及我的胞弟宗玄。此外,还有两位姓崔的年轻同行者,一位名为恕己,另一位名叫奉壹。

本文通过描绘小石潭及其周边的风景,借助自然景观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在被贬谪之后心中难以驱散的悲凉、哀愁以及愤懑之情。

背景

柳宗元在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支持王叔文的改革举措,遭到皇帝的贬谪,被任命为永州司马。王叔文不幸遇害。政治上的挫折让他转向山水之间寻求慰藉,并通过细致入微的景物描绘,倾吐了自己被贬后的忧伤与苦闷。他的这些作品,成为了后世山水游记的典范。在此期间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他共创作了八篇著名的山水游记,统称为《永州八记》。其中,《小石潭记》便是这八篇中的第四篇。在《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第一篇中,作者如此描述他那时的内心感受:“自从我沦为僇人,居住在这座州城,我常常感到心惊胆战。”而在《小石潭记》中,景物与情感的描绘相融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一段,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点。《小石潭记》原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收录于《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其主旨在于,柳宗元在被贬官之后,为了舒缓心中郁结的怨愤,经常不畏路途遥远,砍伐竹子开辟路径,深入山林寻访水源。幸运的是,永州的山水对他颇为优待,那些形态各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接连出现,美不胜收。《始得西山宴游记》连同《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八篇游记合称为《永州八记》。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