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游戏行业人才走势:不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频道:游戏专题 日期: 浏览:3

2025年,游戏行业的人才市场上,需求方变得更加理性,而求职者面临的困境依旧严峻。然而,行业内关于人才短缺的抱怨声已经减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供需之间的矛盾,正视现状,甚至选择退出这一领域。

近期开yun体育app官网网页登录入口,葡萄君如常与业界同仁进行了交流,并对所获信息进行了梳理。

01

[id_665902714]

资深猎头富贵对于策划岗位薪酬的感受是,拥有3至5年经验的中高级策划,年薪通常在65万至70万之间,这个数字就算是比较高的了,而年薪在30万至40万之间的人并不少见。若非在大型企业,即便是加上项目奖金,所谓的年薪百万,也仅有主策和制作人这类人才有可能触及。

泽方咨询的合伙人Apple表示,众多企业已经形成一致意见,为了维护市场稳定,对外公布的普通职位月薪上限不应超过七万元。换言之,月薪达到七万元,年薪一百万元或许成为了大多数职场人士的收入天花板。当然,绝大多数人的收入与这一上限相去甚远。根据猎聘网的数据kaiyun.ccm,2024年1月至7月,游戏行业新发布的职位平均年薪仅为二十二点零八万元。

资深猎头Vivi的直观感受是,当年薪超过百万时,120万和180万构成了两道不易察觉的界限——对于二线厂商的主策或制作人来说,年薪通常介于120万至180万之间;而在大型企业的重点项目中,专家岗位的年薪可以与120万相媲美,而担任主职(如主美、主程、主策等)甚至担任组长的人员,也有望达到180万的年薪水平。

现在能通过跳槽提升薪资20%的人实属幸运,而年薪突破百万的人,只要跳槽后薪资不减少,就已算是顺利解决问题。Apple指出,以前月薪达到45K的求职者,跳槽后能拿到55K的薪资是很常见的,然而现在,能够获得48K的薪资报价就已经相当不错了。部分HR的心态是,愿意来就来,不愿意来就不必提及你过去的奖金——即便你去年拿得多kaiyun全站app登录入口,今年你还能保证这样的收入吗?如果可以,你还会考虑变动吗?

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职业猎头纷纷表示,要想留住那些在稳定项目中的员工,现在已变得相当困难。富贵经过一番核算,发现这些员工的基本薪资并不算特别丰厚,然而年终奖金却至少有30万至40万,甚至超过50万。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跳槽后基本薪资能大幅提升,整体薪酬的增长幅度可能也只有5%至10%,这样的涨幅并不足以让人冒险尝试跳槽。

对于中高端人才,游戏猎头过往的提成标准通常是候选人年薪的20%,而对于表现卓越的猎头,费率甚至会达到23%至25%甚至更高。然而,目前部分能力不足的猎头公司开始采用RPO(招聘流程外包)的提成方式,仅收取候选人一个月的薪资作为提成。以年薪达到百万的候选人为例,这种变化导致提成金额从20万降至4万。

在猎头领域,那些每年为公司赚取百万收入的人被尊称为百万顾问。据Apple估算,在市场最繁荣的时期,上海的游戏行业或许拥有数十位百万顾问;然而,时至今日,这样的专业人士可能已经锐减至个位数,不足十人。

在经历了多轮价值回归之后,游戏行业的薪酬水平尽管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然而,随着AI推动下的互联网公司股价迅猛上涨,游戏行业的薪酬正逐渐被互联网行业所超越。

2025中国游戏新锐奖颁奖专题_2025游戏行业薪资调查_游戏行业人才供需比分析

来自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2024游戏行业人才供需大数据报告》

02

供需

脉脉高聘的数据显示,在2024年1月至10月期间,游戏领域的人才需求与供给的比例达到了2.4,意味着每两个岗位就有2.4人竞争。这一竞争激烈程度在众多新经济行业中位居第二,仅次于电子商务、新零售以及企业数字化服务行业。

2025游戏行业薪资调查_2025中国游戏新锐奖颁奖专题_游戏行业人才供需比分析

审视整个行业现状,除了新兴的儒意景秀和似乎有所回暖的字节游戏,鲜有大型企业仍在进行扩张。众多猎头指出,尽管部分公司表面上的招聘活动似乎异常热烈,但这些行为很可能是为了向老板和投资者展示,而实际的人才需求量可能并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庞大。

今年获得融资的团队数量有所增加,然而新项目的投资规模却在不断缩小。许多创业者的商业计划书中,项目预算经历了从一亿元降至五千万元,再减少到一千五百万,最终降至五百万的演变。一位知名基金的投资人曾对一位寻求融资的制作人说:“我更愿意用五亿元追加投资给米哈游,而不是用五千万元投资你们这个初创团队。”

众多企业纷纷寻求招募具备明确项目方向的制作人,尤其是那些自带可靠项目方向的。然而,大多数制作人未能达到“可靠”的要求,因而错失了项目启动的机会,难以获得资金支持。结果,他们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职位要求,投身于其他项目的主策或组长职位,这无疑进一步压缩了其他求职者和晋升者的空间。

富贵提到,今年年初市场确实出现了一些新增岗位,颇有金三银四的势头,但遗憾的是,这种势头并未持续太久,仅仅一个月后,招聘需求就已饱和。“当时,一家位于上海的知名企业推出了一项U3D客户端的基础职位,结果仅我们公司就有超过20人申请。然而,短短数小时后,人力资源部门便表示不再接受推荐,因为他们已经无法继续消化这些应聘者。”

开放世界、二次元领域以及欧美卡通等热门关键词仍旧是竞争激烈的战场,薪酬水平仍有上升空间。然而,随着二次元项目数量的急剧减少,众多基层文案人员面临失业困境。此外,与人物设定、剧情等舆情问题(例如男性玩家不参与)相关的文案,也将被众多公司列入黑名单。

游戏公司正变得更加务实,热门职位通常与画面表现力和游戏可玩性紧密相连,例如战斗和关卡策划,以及那些3D背景且熟悉研发流程的主美、动作美术和特效设计师。此外,Vivi提到,擅长运营长寿游戏的人才备受青睐,例如擅长设计活动和游戏玩法的系统策划以及数值策划,这些岗位的薪酬待遇通常与大厂专家级别相当。

一些曾被广泛认为是最为稳固的职位,如今却面临着需求量最低的困境。富贵指出,这是由于人员流动性受限,导致数值策划岗位的需求持续减少。Vivi补充道,服务器与客户端岗位的配置比例已由原本的5比5转变为3比7,甚至许多企业已经不再招聘服务器技术人员。“这是因为客户端技术持续更新,而用户数量却基本保持不变。此外,各企业削减项目、重启项目的决策,也使得服务端市场逐渐转变为存量市场。”

若存在显著不足,例如学历仅为大专,那么求职过程将异常困难。除非求职者具备卓越才能或巨大的影响力,足以使制作人及人力资源部门对其信心满满,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

海外游戏领域的就业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在GDC大会上,众多来自美国知名高校的游戏专业留学生纷纷表示,无论身处何国,他们均难以觅得一份工作。与此同时,国内游戏企业对拥有海外3A级游戏开发经验的人才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有猎头透露,广州一家新兴游戏公司正在开发一款开放世界游戏,他们正积极寻找有塞尔达、荒野大镖客开发经验的人才,尽管对能力要求颇高,但提供的薪酬却相对较低。

尽管需求端并未发生显著变动,然而供给端的变化也相对有限。一方面,尽管优化调整这一现象持续存在,但大规模的裁员现象并不像前两年那样频繁发生;另一方面,众多长时间未能找到工作的游戏从业者已不再抱怨,甚至有些人已经选择离开了这一领域。

一位转战线下消费市场的前知名企业员工表示,目前许多商场在进行招商时,若得知有意入驻的奶茶店老板之前供职于互联网巨头企业,往往直接拒绝——这类人群往往难以适应线下商业运作模式,频繁出现店铺倒闭、退租的情况,合作存在较大风险。

03

建议

富贵表示,若求职者具备卓越才能,即便求职过程延长亦无妨,大可耐心等待市场新岗位的出现。他的一位朋友便是例证,在离职后历经一段时间,终于在4月接连获得了数份工作邀约。吉比特与雷霆的招聘负责人季新波亦认同,鉴于当前市场状况,他們认为求职者失业期间在三个月至半年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求职者面临的情况中,「确定性」的价值日益攀升。这是因为当前厂商愈发看重求职者的从无到有的工作经历,若候选人连续几个项目未能成功上线,或者前一个项目遭遇失败,那么寻找下一份工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若不幸遭遇裁员,还需清晰地解释为何自己会成为被裁的对象。

然而,在游戏领域,对于确定性切勿抱有过高的期望,即便是外资企业。一位曾在多家中外合资企业工作的游戏从业者透露,某家知名外资企业存在一项非正式的规定:员工的劳动合同最多只能续签一次。在达到法律规定的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之前,即第三次续签时,员工最好主动提出离职,以便于双方都能保持良好的形象,“这样做对大家来说都体面。”

不必过分忧虑年龄增长。Vivi指出,在高质量的大型作品或独立主机项目中,那些技术精湛、实战经验丰富的资深从业者,特别是在引擎、动作、特效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依然有机会获得年薪超过150万元,而且即便到了35岁甚至45岁,年龄也不会成为阻碍。然而,对于那些频繁更换项目类型、缺乏专长的主策和制作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确实更容易面临失业的风险。

在工业化生产线上扮演螺丝钉的角色,并非是游戏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William,Supercell上海招聘部门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更加注重应聘者能力的全面性,因此在招聘过程中,常遇到一些技术高超的顶尖人才,但由于他们对整个工作流程及其他职能缺乏深入了解,最终未能成功入选;而与之相反,公司的一些同事,尽管没有大型企业的工作经历,却因曾在公司任职、创业,以及涉猎广泛而备受青睐。

若非高层管理人员,那么与实际操作层的距离越加遥远,职业发展将面临更大风险。众多人力资源从业者指出,无论是何种职位,最受青睐的求职者通常不仅懂得如何拟定计划,而且擅长与不同部门及外部合作伙伴协作,并且对引擎操作了如指掌,在必要时能够亲自操作。

远离贪污腐败,同时也要避开那些可能存在贪污腐败风险的团队。一旦候选人曾任职于涉嫌贪污腐败的团队,其简历往往会被直接淘汰。尽管有人声称自己只是无辜受牵连,但一位人力资源管理者直言不讳地说:“我与那些公司的管理层和审计人员并不熟悉,无法核实实际情况。既然公司并没有哪个职位非这位候选人不可,那么还是选择不冒险为好。”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