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加快推进“246”“225”两个示范区建设
编者按:宁波正吹响新一轮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北仑依托其产业根基和地理优势,迅速行动,决心全力推动,成为全市首个打造“246”万亿级产业集群示范区和“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示范区的先锋。今日(11月21日),《浙江日报》特设专栏,发布了一篇名为《全力推进“246”“225”两大示范区建设,北仑肩负重任,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文章,敬请关注。
北仑,这座依港而立的城市,是制造业的核心区域。自建区35载以来,北仑始终坚守“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奋发图强,呈现出一幅千帆竞发、鱼翔浅底的壮阔画卷。
在四明大地上,新一轮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北仑市依托其产业根基和地理优势,迅速提出一个宏伟目标:集中全区之力,全市率先构建“246”万亿级产业集群示范区以及“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示范区。他们正全力以赴,力争再创辉煌。
北仑市不仅肩负着执行中央、省、市委的决策规划,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服务使命,而且,这还是为了实现人口、产业、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高标准发展,所必需的现实要求。北仑区委的主要负责人指出,北仑将致力于创新制度提供、改善商业环境、加强资源保障、提升产业能力等方面,着力提升工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外贸发展的独特优势,为全市“先进制造业与国际贸易”双轮驱动的整体发展格局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繁忙的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 沈颖俊 摄
招大引强、创新驱动 赋能产业新发展
东方之滨,商贾汇聚。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时势,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重视并亲近商人的政策,北仑制造业拥有了丰厚的经济基础。
数据显示,北仑地区在“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中,对于12个被选定的关键产业进行了重点培育,这些产业在当地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绿色石化、汽车制造这两个规模达到万亿级的产业,北仑成为其重要的基地之一。此外,东方电缆、微科光电等众多在专业细分领域具备“专精特优”特点的“小巨人”企业,也在此迅速崛起。
高标准的起点要求我们采取卓越的措施,方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近期,北仑区出台了《北仑区“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北仑区将推动绿色石化、汽车产业这两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加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服务等四大具有优势的产业。同时,该区致力于培育机器人、氢能源产业、工业互联网、创意设计、5G技术、高端模具等六个具有百亿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是到2025年,全区“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年产值力争达到1.4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
李泽浩 摄
以重大工程引领区域飞跃,促进产业升级与规模扩张。自今年起,北仑市聚焦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加速引进大型企业和优质项目,营造出全民参与、全方位推进的招商局面。七月,申洲集团在北仑加大投资力度,推进了包括研发设计、面料生产、制衣、仓储和运营在内的18个服装产业链项目,总投资额高达72亿元;进入八月,旭升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制造及总部中心项目、东方电缆海洋能源互联用智能海洋缆系统项目、台化绿色石化改扩建工程等9个重大产业项目在北仑同步启动,总投资额接近120亿元;近期,南大光电亦宣布在北仑追加投资,加速光刻胶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以支持北仑“芯港小镇”的快速发展……在刚刚过去的前三季度,北仑区成功引进了120个各类内外资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超过670亿元。在这8个项目中,投资额均超过20亿元;这些项目为提升产业能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吉利汽车智能化工厂 水贵仙 摄
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北仑市一方面致力于建设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仑人工智能技术中心、中科院宁波微电子应用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宁波新材料创制中心等众多高规格创新基地,以此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借助政府搭建的平台,助力企业借助外部智力资源,攻克重点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对接会上,宁波能之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微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仑欣玉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便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达成了科研合作意向。此外,北仑实施了多项激励政策,旨在激发企业内部潜能,增强对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研发的投入,同时,各类科技创新政策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攀升,补助金额屡次刷新历史记录。
双轮齐驱,有力促进了北仑“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蓬勃发育。在今年的前九个月里,北仑区本级的“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中,522家规模以上企业合计实现了2043.8亿元的总产值。在这些产业中,绿色石化、汽车制造、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以及文体用品等六个产业,其增加值增长速度均超过了全市同类型产业的平均增速。
北仑小港装备产业基地 王金忠 摄
明晰路径、求新求变 释放外贸新活力
北仑作为宁波的开放型经济核心区域,在2018年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全省首个进出口总额均超过百亿美元的县(市)区。其进出口总额占据了宁波全市的三分之一比重,同时,该区域内的进出口企业数量也达到了2830家。
北仑再次挺身而出,以先锋和模范的形象,踏上了一个新的征程,旨在将外贸推向一个更高阶段、更高级别、更优品质的发展道路。在11月18日,该地区举办了“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示范区的启动大会。在会议中,北仑区委的主要负责人严肃地表明立场,指出北仑港口具有显著优势,外贸贸易规模巨大,市场参与主体充满活力,平台资源优势显著,产业根基坚实,具备实现外贸进出口量翻倍的能力。他们力争在2025年,使北仑的外贸目标达到“642”标准,即进出口总额需达到6700亿元,其中进口额为4700亿元,出口额为2000亿元。
为达致外贸业务的显著增长,北仑区明确提出了六项发展策略:一是精心打造具有特色的口岸,二是积极拓展关键的新兴市场kaiyun.ccm,三是着力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四是吸引外贸企业总部入驻,五是引进和培养国际运营人才,六是不断提升开发开放的平台功能。
北仑将抓住建设一流国际化枢纽口岸的机遇,充分利用梅山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的便利条件,借助进口新鲜水果、肉类指定口岸以及罗汉松特定口岸的资质,致力于将北仑口岸建设成为全国农产品进口种类最为丰富的口岸。此外,北仑还将不断加强贸易便利化措施,提高口岸通关速度,努力将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缩短至45小时和8小时以内,确保通关效率在全国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北仑将致力于通过参展拓展市场、创新展销模式以开拓市场、以及构建营销网络来拓宽市场,全力进军俄罗斯、墨西哥等十个新兴市场。
北仑外贸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二三产联动”,至去年为止,北仑区已培育出1180家工贸结合型企业,这一数字占据了进出口企业总量的三分之二,并且催生了许多知名的商标品牌。北仑市将致力于外贸的转型升级,并与“246”万千亿级产业集聚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该市将着力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建设,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推动跨国并购的实施,加速技术创新和贸易模式的革新,以进一步促进国际品牌的培育。
北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 李玲伟 摄
近年来,北仑跨境电商行业蓬勃发展,其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该地区成功创建了霞浦物流园区、美博园区以及雷度·北创园区等,这些园区涵盖了跨境电商的B2B和B2C业务。北仑计划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新兴业态的发展。以提升外贸主体的实力和规模为宗旨,该地区将着力培养和吸引一批外贸供应链企业、大宗商品贸易商以及新兴业态的贸易商,从而推动外贸企业的集中式发展。同步推进传统贸易与新型贸易的相互补充,加速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激励区内具备实力和优势的企业向国外企业输出技术、设计以及供应管理等高端服务,以此推动服务贸易的繁荣。
北仑市将借助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kaiyun全站app登录入口,增强人才培养能力,积极寻求与专业院校携手,计划打造北仑国际贸易实训基地,致力于拓展金融、跨境贸易、服务贸易、供应链管理以及外语法律等领域的国际贸易人才生态体系。此外,还将创新人才引进策略,激励企业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海外研发机构,以吸引人才就地聚集,并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一系列国际经营人才聚集区。
北仑计划进一步整合并充分利用这5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平台优势,增强招商引资的力度,深化区域间的联动发展,提高平台的整体实力,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程度更高、商业环境更佳、影响力更广的贸易发展新高峰。
提升服务、强化保障 营商环境更优化
企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其作用不容忽视;然而,政府提供的优质服务同样至关重要。当前,“246”万亿级产业集群示范区和“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示范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此背景下,我们亟需加快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步伐;通过深化改革激发活力,通过创新驱动增强动力,进而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这一任务显得尤为迫切。
自今年起,北仑市致力于推进“246”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构建以及“225”外贸双万亿计划的实施,同时深化“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措施,精心落实“三服务”工作,并开展了以强化“责任、行动、服务、问题、创新、工作”意识为核心,追求“责任落实迅速、服务响应快捷、创新推动高效”的“三强三快”作风建设活动。此外,该活动还细化为“知行学堂”学习制度、推动“基层减负年”以及实施“三张清单”大对账等共计45项具体举措,旨在增强全区干部的执行能力、服务水平和攻坚实力。
一批影响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政策障碍,得到集中解决。宁波锦越新材料有限公司,落户于“芯港小镇”,面临引进价值2亿元的高端设备,这在全国尚属首次。面对是否能够享受海关的优惠免税政策,企业心中存疑。北仑海关的党员干部深入现场,经过多次研究和论证,迅速确定了该项目可享受的优惠政策目录。如今,这批高端设备已全部到位,为公司的建设提供了保障。大碶街道更是开辟了“落地找房绿色通道”,为320多位专家和技术人才提供了住房解决方案。区科技、经信等部门邀请了中科院、北航等国内知名院所的60多位专家,为北仑的398家重点优势产业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此外,区税务局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行了开办企业“零见面”服务,新设立的企业涉税业务可以全程在线办理,平均每户办理速度提升了50%以上。
北仑城区新貌 沈建强 摄
产业提档升级,需要人才有力支撑。今年kaiyun全站登录网页入口,北仑市全力推进“青年北仑”的建设工程,将其定位为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项目。为此,该市出台了“青年北仑”的十大政策措施,规划了“青年北仑”的十大重点建设项目,并推出了“青年北仑”的十二项大型主题活动。北仑市作为全国首批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试点城市,不仅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还在资源分配上给予了优先考虑,并在力量配置上给予了重点保障,从而有效优化了青年的成长环境。统计数据显示,自今年起,北仑地区新增的常驻青年人口数量约为1.7万,新增青年人才数量约为1.2万,企业的引才环境得到了明显优化,这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仑区在强化土地和资金等关键要素的支撑力度方面不遗余力。通过实施腾笼换鸟、土地整治以及小微园区的整合等策略,该区正加速推进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对于那些“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以及“用而未尽”的工业用地,北仑区正进行集中处理。此举旨在为“246”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构建和“225”外贸双万亿行动计划提供充足的调整和发展空间。
北仑下一步计划,对全区资源进行深度整合,构建一套全面支撑转型发展的政策框架,实施精准措施,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从而有效促进高质量的发展,并更出色地履行北仑的历史责任。
北仑发布资讯由综合编辑团队负责整理,相关信息来源于浙江新闻客户端,报道由记者周松华执笔,同时,通讯员顾霄扬和陈盛竹也参与了资料的收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