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姿:不高兴,退圈了
作者 - 小在
监制 - 她姐
2000年6月9日,孙燕姿携她的首张专辑《孙燕姿》惊艳亮相,一夜之间声名鹊起。
她当时年仅22岁,刚刚踏出大学校门,寻找到的第一份职业,便成为了华语乐坛的天后。
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孙燕姿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成功突破重重阻碍,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天黑黑》的歌声传遍街头巷尾,《孙燕姿》专辑荣获台岛地区年度销量之冠,孙燕姿本人更是力压当红炸子鸡周杰伦,荣膺金曲奖“最佳新人”称号。
孙燕姿以璀璨的光芒亮相,重新定义了华语音乐界的格局,她的专辑封面上赫然写着:“世间无二,22岁的她,歌声独具一格”。在她崭露头角之前,公众未曾目睹过如此自然、不做作的明星形象:她拥有一头随性的短发,身着简单的纯色背心和牛仔裤,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嘴角几乎要笑到耳根。
孙燕姿首张专辑《孙燕姿》
孙燕姿虽不具备典型的明星气质,然而她的演艺生涯却出人意料地顺利。回顾她一路走来的成名历程,若说这是“天意使然,强行赐予成功”,恐怕并不过分。
1978年7月23日,孙燕姿在新加坡的一个教师家庭中降临人世。由于她是家中排行第二的女儿,因此得名“燕姿”,而“燕姿”中的“姿”字拆开来看,恰好意味着“次女”。
五岁时,孙燕姿听从了父亲的一番教诲:“人的一生中应当掌握一门技艺,这样日后才能拥有消遣的乐趣。”由此,她开始接触钢琴,并从此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法自拔。
自那以后,她变成了一个拟人化的音响设备,日复一日地在洗手间里举办音乐会,歌声持续不断,直至她走到学校,始终未曾停歇。这嘈杂的歌声让她的同桌感到难以忍受,不得不多次恳请她停止歌唱。
孙燕姿在十八岁那年成功考入了南洋理工大学的行销学系。她的大学时光过得非常充实,期间她不仅拍摄了人生中的首支广告,还组建了一支乐队,并在李伟菘的音乐学府中学习歌唱技艺。
在大学时光里,她创作出了自己的处女作《Someone》,这首歌后来被郑秀文演绎成了中文版本。
1998年,台岛华纳唱片公司的高层领导莅临音乐学府,特地前往新加坡探望正在那里录制音乐的郑秀文。同时,他们还怀揣着寻找新人的目的。这次访问中,他们偶然间发现了孙燕姿这位未经雕琢的宝石——她拥有独特的嗓音和深厚的音乐功底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华纳唱片立刻决定与她签约。
面对那些大企业伸出的橄榄枝,孙家并未心动。孙父以及燕姿本人都坚定地认为,应当先将大学学业完成,之后再考虑就业事宜。别人梦寐以求的绝佳机遇,就这样被他们暂时搁置在了一旁。
令人意外的是,华纳居然真的等了孙燕姿两年。
两年后,迈入千禧年之际,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孙燕姿顺利完成学业,并与华纳音乐签约。怀揣着“若歌不红便重返职场”的决心,她踏上了前往台湾的航班。
自此,新加坡失去了一名从事市场营销的应届毕业生,而流行音乐领域则迎来了一位身材娇小却力量非凡的新晋歌手;她一夜成名,一路高歌猛进,而这,不过是她辉煌生涯的序章。
令人瞩目的新星,往往难以延续其初露锋芒时的辉煌,然而孙燕姿却成为了坚定不移的特例。
六个月过去后,孙燕姿乘着上一张专辑的成功势头,紧接着推出了她的第二张专辑《我要的幸福》,再度荣登台岛年度专辑销售榜单的冠军宝座。
2002年,人们开始流传“男有周杰伦,女有孙燕姿”的说法,他们发行的专辑几乎占据了台湾专辑销售市场的一半份额。同年的10月,《亚洲周刊》以十页的篇幅深入分析了“孙燕姿现象”,并提炼出了“东南亚歌手结合台湾制作,再行销至大陆,便能走红亚洲”的成功模式。
孙燕姿和周杰伦同台
在2000年到2003年的这段时间里,孙燕姿成功推出了七张专辑——这个数量相当令人瞩目,甚至超过了众多歌手在整个音乐生涯中的总产出。
实属难得的是,孙燕姿在创作数量丰富的作品的同时,依然维持了卓越的品质。《超快感》、《开始懂了》、《绿光》、《我不难过》等经典曲目接连推出,她的每一张专辑都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绩,仿佛没有遇到创作瓶颈,频繁获奖并打破纪录。
孙燕姿似乎天生就是赢家。她从小就不喜学习,却成功考入了享誉世界的南洋理工大学;她热爱歌唱,最终成为了华语乐坛无可匹敌的天后。
孙燕姿的成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的人生并非如同轻松愉快的爽文,看似毫不费力的背后,实则隐藏着无数次的全力以赴。
正式踏入演艺圈不足两个月,在一场签唱活动上,一名男子突然闯上台,对着空气开枪,企图绑架孙燕姿以索要财物。当时年仅22岁的孙燕姿在事件发生后,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请不要告诉我的父亲。”
惊险的开局之外,等待孙燕姿的,是极大的工作强度。
何炅在节目《背后的故事》中曾展示过一张孙燕姿的行程安排,单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
早晨7时整起床,上午9时到11时30分,进行签名活动,中午12时30分至下午2时30分,参与电台访谈,接着从2时30分至3时,前往公司参与节日庆典,傍晚6时30分至9时30分,接受电视台采访,随后从10时到11时,进行演唱会彩排,深夜11时到12时30分,接受报纸专访……
孙燕姿在最为极端的时刻,凌晨两点钟刚刚卸去妆容,紧接着到了四点钟,她又毅然决然地起身,重新开始化妆。
何炅透露,他每年发行一张专辑就已感到筋疲力尽,汗如雨下,由此可见,孙燕姿的生活简直如同地狱般艰辛。
孙燕姿自出道以来,日程被精心规划,生活则被工作所占据,形成了她的日常。随着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乘坐飞机反而成为了她为数不多的放松时光。
成名所付出的代价极其高昂,正如孙燕姿所言,这宛如一座突如其来的高山,让人难以预料。
自从红遍了半边天,孙燕姿的一举一动,哪怕是吃个午餐便当或是买卷卫生纸,都成了媒体的焦点,这让她倍感失落——
她曾在行销领域深造,对产品营销的各个环节了如指掌。身为明星,她必须全方位地展现自我,而在这一过程中,她不可避免地将自己视为“商品”kaiyun.ccm,这让她感到颇为不适。
在最为疲惫的时刻,孙燕姿心生逃离的念头。乘坐车辆时,她时常涌现出跳车逆向奔跑的冲动,亦或是揣着护照,飞往香港,哪怕只是为了逃离。然而,这仅仅是心中的想法,团队的工作人员并无过错,她不愿让他人为自己的任性行为承担后果。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她觉得自己曾经做过最“过分”的行为,就是将自己封闭在房门之内,对任何人都视而不见。然而,这种对一切事物都漠不关心的“叛逆”态度,仅仅维持了短短的20分钟。
2003年,孙燕姿紧锣密鼓地推出了她的第七张音乐作品《The Moment》。
此刻,她察觉到自己仿佛成了一具空壳,无法开口,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剪去长发。多年以后,她向鲁豫透露,在演绎专辑中同名歌曲的MV期间,她甚至感到自己的灵魂仿佛被抽离,悬浮在空中,旁观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空心”这一点,其实早有端倪。
在《The Moment》音乐视频的尾声,画面拉近至孙燕姿那张略显疲惫的面庞,她展露出那标志性的嘴角上扬,略显迟疑地吐出“孙燕姿始终在追寻那份,渴望的自由”,接着眼中闪烁着泪光,坦白道“我已经感到疲惫不堪”。
《The Moment》mv
身心俱疲的孙燕姿于2003年8月成功举办了一场名为《The Moment》的演唱会。
在演唱会的尾声,压轴曲目正是那首风靡全国各地的《天黑黑》。当她初次以闽南语童谣为蓝本演绎这首歌时,孙燕姿并未深刻领悟歌词的内涵,然而,在这场演出中,她却多次唱至泪眼朦胧。
那份“成人世界背后的残缺”,她亲身体会到了。
在这场音乐盛宴中,孙燕姿对外公布了她将暂时退出乐坛一年的决定。正当她歌唱事业达到顶峰之际,她毅然决然地挣脱了不断加速的束缚,遵从内心的声音,选择了停下脚步。
在空缺的那段时间里,孙燕姿选择了宅在家中,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去做那些以前因忙碌而未能完成的愿望,亦或是选择无所事事。
在她安享宁静岁月之际,舆论界却是议论纷纷——这样的孙燕姿,是否如同那颗璀璨却转瞬即逝的流星,从此归于沉寂,再难重振往日辉煌?
2004年,孙燕姿携带着她的全新专辑《Stefanie》,准时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她的处女作名为“孙燕姿”,而她的回归作品则是以英文名“Stefanie”呈现,这仿佛传递出一种坚定的信念——孙燕姿,从始至终,始终如一,坚持自我。
隔年,凭借这张专辑,孙燕姿迅速继“最佳新人”奖项之后,再度荣获了金曲奖,成为史上最快实现这一成就的女歌手。
在2005年,孙燕姿发布了她的第九张个人专辑,名为《完美的一天》;紧接着,到了2007年,她又成功推出了另一张全新的专辑,题目叫做《逆光》。
孙燕姿的音乐创作中存在一个不变的规则,即每张专辑都会包含一首“神曲”。不出所料,《第一天》成为了许多人开启新生活篇章时不可或缺的背景音乐;而《逆光》则深入到80、90后一代人的随身播放器中,甚至被众多明星争相翻唱。
这把名为孙燕姿的火,在短暂的停滞后,愈燃愈旺。
然而,不久以后开元棋官方正版下载,孙燕姿又做出了一个令众人吃惊的决定——
她又一次退圈了。
《逆光》mv
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孙燕姿拍摄《逆光》音乐录影带时在埃及的旅程。在那次拍摄过程中,孙燕姿及其团队遭遇了部分当地人的不友好对待,甚至遭遇了财物被盗的情况。这一事件被无限放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关于“天后在国外遭受武装绑架”的虚假传闻。
众多指责声如潮水般涌向无所作为的孙燕姿,他们批评她与公司“为炒作不惜降低自身底线”。
此事到底是企业推广的手法,抑或是媒体的不实报道,孙燕姿已不再关心。她认为,自“埃及事件”以来所遭遇的一切,甚至比出道初期遭遇的枪声更加令人恐惧。因此,她决定再次选择退隐,远离那充满喧嚣的名利场。
不过,即便是在gap的日子里,孙燕姿也丝毫没闲着——
起初,他受邀演唱了四首北京奥运会的官方曲目,成为海外华人中唯一一位代表,参与了奥运会的闭幕式表演;随后,他亲自前往汶川地震灾区进行探访,访问了河北的寄宿学校,以及印度、刚果和尼日尔的贫困地区。
在启程前往非洲之前,她向朋友们留言道:“若我未能归来,每位朋友均可取走我的一条项链。”
面对“为何明知风险犹然前行”的提问,孙燕姿轻笑回应,“那是因为我有能力做到。”
四年的时光流转,那些暂停期间的诸多尝试,渐渐滋养了孙燕姿的心灵,她积攒了足够的能量,现在正是她再次踏上征程的时刻。
2011年,孙燕姿以一头飘逸的长发示人,携带着她精心打造的第十一张音乐作品《是时候》,重返音乐界。
至此,孙燕姿已经进进出出娱乐圈两次。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人们普遍都希望避免停滞和落后,然而孙燕姿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走走停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她的创作不受任何既定规则的约束。
有些人或许会问:孙燕姿,你怎么敢?
蔡依林曾赞扬孙燕姿“勇敢无畏,敢于追求心中所想”。然而,孙燕姿对自己的评价却截然不同。她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随时选择放弃,正是因为缺乏勇气——正是因为无法直面困境,才选择了离开。
显而易见,逃避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事实上,她曾两次逃离,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重返。
记者曾向孙燕姿提问,她究竟凭借什么能够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孙燕姿回应说,她实际上并不清楚自己回来后是否还能受到欢迎,但她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她仍旧热爱唱歌,渴望唱歌,自然要珍惜每一次机会。
在《当冬夜渐暖》这首歌曲里,孙燕姿吟唱着“下次,我定更无畏”。然而,真正的无畏并非意味着永远不退缩,而是在每一次退缩之后,仍旧愿意继续吟唱一首自己坚信的旋律,就如同孙燕姿所展现的那样。
随心所欲的自由来去,并非毫无代价。
孙燕姿在隐退之后,曾经辉煌一时的形象逐渐变得模糊。在过去的数年间,围绕她的热议话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她被称作“冷门歌手”,另一个则是关于“AI孙燕姿”的讨论。
2021年,有位出生于00后的网友在论坛上发帖,向大家推荐一位名叫孙燕姿的新加坡华语歌手。他提到,自己偶然间听到了孙燕姿的歌曲,“感觉在国内似乎并不广为人知”。这句话一经发布,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
孙燕姿作为当事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冷静,她不仅自发地玩起了“冷门歌手”的梗,而且还举办了一场名为“这个歌手不太冷”的线上音乐会,持续了一个小时,最终赢得了六亿个点赞。
2023年,名为“AI孙燕姿”的节目在B站走红,这位看似无所事事的孙燕姿,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再度在音乐领域独领风骚。
“AI孙燕姿”在B站爆火
在这番情况下,孙燕姿发表了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深度论述,同时也不忘以轻松的口吻调侃道:“我依然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再次创作出优秀的音乐,那时我将与AI一较高下。”
在《我的AI》这篇文章中,孙燕姿直言不讳地提出:“我们该如何与一个几分钟就能发行一张新专辑的‘人’相较量呢?”从某种角度来讲,人类难以与人工智能抗衡。然而,她给出的建议却是:“只需做好自己,这就足够了。”
与人工智能相比,人类的独特价值可能在于即便会遗忘、犯错误、保持沉默或陷入崩溃,仍旧能够承受内心的痛苦,坚持不懈地继续前行。
因为人人都有的疲惫与软弱,孙燕姿曾经选择消失。
因为人人都有的勇气与坚韧,孙燕姿仍在继续歌唱。
2025年,孙燕姿展开了“就在日落以后”的全球巡回演唱会,每至一地,现场无不弥漫着观众们的感伤泪水。
聆听孙燕姿的歌声,我们仿佛能捕捉到某个瞬间的自我,那是关于青春的记忆,关于人生的感悟,关于幸福的向往,同样也关乎选择的思考。
“就在日落以后”演唱会现场,观众举牌点歌
五月,在深圳举办的演唱会现场,一位名叫“小路”的18岁少年,选择了演唱《直来直往》。他坦言,过去曾因不受欢迎而试图改变,然而在聆听了这首歌曲之后,他最终下定决心,决定坚持做自己。
孙燕姿看着他,认真地说,“小路,你千万要记得做自己。”
此刻,站在台上激励粉丝的她,与22年前的那个自己,构成了相互映照的画面——
2003年,在告别演艺圈前的最后一部音乐视频中,孙燕姿坦言:“我与自我相识已满25载,我仅仅就是孙燕姿。”
时至今日,历经风浪,孙燕姿依旧保持本真,不因流行与否而改变,不因体型胖瘦而动摇,不因年龄增长而妥协,因为她坚信“有些东西恒久不变”。那些宝贵的品质和重生的勇气,始终深藏在她心底,未曾离去。